近代上海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是一座饱经风霜的城市,这座城市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根据(  )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表达了被列强割占或租占的七个地区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感情。其中一首写道:“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997年7月1日,“守夜的黄豹”终于回到祖国怀抱。“黄豹”指什么?它的割占与哪一条约有关(   )
A.澳门《南京条约》B.香港《马关条约》C.香港《南京条约》D.台湾《马关条约》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向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这场战争”指(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南京条约》的签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
①破坏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
②封建经济消亡
③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校八年级(3)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一个历史课题进行研究,他们搜集了以下一些历史资料:①林则徐生平事迹;②英国军队侵华暴行;③割让香港岛示意图。根据这些历史资料,他们研究的课题应该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B.虎门销烟
C.鸦片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几乎在同一时期分别发动了意义重大的变革,这两场变革共同点
A.都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都主张实行西方的政治制度
C.都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工业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跨入20世纪后,悄然之中,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主要原因是
A.废除了封建君主制度B.工业文明的洗礼
C.科举制度的继续推行D.军阀割据和混战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学习历史要关注事件之间的联系。下表各组中两事件之间存在直接历史关联的有
组别
事件一
事件二

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独立和统一

《马关条约》的签订
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

启蒙运动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德国突袭苏联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世纪以后,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逐渐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与经学(指四书五经等)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1904年颁布的学制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份量仍很重。

1912-1913年颁布的学制

取消读经讲经课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的学制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注重独立、自尊、爱国等教育)

 

 

——选编自《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写出引起材料一课程地位变化的历史事件。
(2)列举一例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主要经典。
(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导致课程变化。

例: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仍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以儒学分量仍很重。

(4)请对材料一、二课程设置变化作出简要评价。
当前题号:10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