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东京城与唐朝的长安城相比,城市布局最明显的不同是( )
A.没有朱雀大街B.打破了“坊”“市”制格局
C.有娱乐场所“瓦子”D.集市、夜市、晓市的出现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下列有关中华文明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汉时我国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蔡侯纸
B.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业
C.《农政全书》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D.《金刚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中国著名的《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西天”和“经”分别对应(  )
A.西亚——伊斯兰教B.阿拉伯半岛——基督教
C.耶路撒冷——回教D.古印度——佛教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日,く长安十二时辰》上热搜,该剧高度还原了“大唐盛景",重现了“世界的中心”长安的热闹与繁华。粟特人在“靖安司”当职,西域小贩向长安贵妇出售表悲石,袄教、景教等同驻长安…繁荣的唐朝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二首》

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四;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

——唐•杜甫在《壮游》

(1)综合材料一,你认为唐朝具有一种怎样的时代特点?
(2)材料二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3)材料三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为后世留下的关于西域的一部历史地理著作是什么? 
(4)杜甫的诗艺术高超,他被人们尊称什么?你知道还有哪些古代名人在美丽的新昌留下了足迹。
当前题号:4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人古典文明时代后,世界上有两个文明地区特别值得关注,一个是东亚文明,一个是地中海文明。公元前后,东方的汉帝国和西方的罗马国家都发展出光辉的古典文明,其发展程度旗鼓相当,在生产力水平、社会状态、文化创造等方面都达到古代文明的巅峰。这个时候的世界格局,呈现出东、西双方平衡的态势。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东西方两个国家在哪些方面“达到古代文明的巅峰”?此时的“世界格局” 呈现出怎样的态势?写出当时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

材料二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乱局,迅速进入新的辉煌时期。公元 7 世纪,唐帝国在东方崛起。而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欧洲却进入封建时代,社会高度分裂,失去凝聚力,东西方就此拉开了距 离,“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态势几乎 1000 年不变……“东方”其他地区,如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都创造出辉煌的文明。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分析唐帝国崛起和欧洲落后的原因。

材料三大约在公元 15、 16 世纪,人类开始进入新时代,它以西方的崛起为标志,翻转了“东 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局面……百年的变化完全改变了西方的面……变化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思 想等方方面面,因此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让西方在世界力量对比中后来居上,到19世纪末 20 世纪初,整个世界都被西方掌控。当西方霸权登峰造极、其他文明面临生死存亡之际, 全世界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努力追求(近)现代化的浪潮。

(3)以中国为例,举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被西方掌控”和“向西方学习”的相关史实各一例。
当前题号:5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 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公开选拔人 才”的制度是指
A.分封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八股取士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从西来。”

材料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拔

 

贺赖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材料三:藏北草原流传一首民歌:“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带来不同的粮食共有三千八百类,给西藏的粮食打下坚实的基础。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带来不同手工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西藏的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材料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1)材料一体现了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作用?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改革?这一改革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文成公主入藏有什么积极意义?
(4)材料四表明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他为什么?
当前题号:7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2)结合所学知识,画出材料二中提及的“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的更替示意图。“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材料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当前题号:8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从下列三张学习卡片上,我们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 

A.民族的交流与融合B.国家的统一与发展C.对外的交往与进步D.经济的繁荣与昌盛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1)
思想家
主张
与其相应的现代理念
孔 子
 
以德治国
孟 子
 
以人为本
老 子
“自然”“无为”
道法自然
韩非子
法治
依法治国
 

材料一:“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公元前212年,因为有儒生方士说秦始皇“天性刚愎自用,贪于权势”等,结果460个儒生方士在咸阳被坑杀。

材料二: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大学,以儒家的经典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2)材料一反映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消极作用?
(3)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推行的哪一政策?该政策产生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什么选官制度?这一制度的正式确立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当前题号:10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