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
A.B.C.D.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对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措施是(  )
A.建立专制集权统治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D.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马镫见证了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公元前3世纪,中国人已铸造金属马镫
B.战国时期的骑兵马具中已经出现马镫
C.金属马镫的传播路线:中国   萨珊波斯人  突厥人   北欧、西欧   东欧、东罗马帝国
D.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兵的发展进入新时期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以下三则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资料1可以用来佐证秦朝在地方推行(    )
A.郡县制度B.刺史制度C.行省制度D.改土归流
【小题2】最有可能导致资料2所述现象出现的国内原因是(    )
A.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资本主义国家无暇东顾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小题3】下列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可以由资料3推断得出的是( )
A.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B.***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海内万中华儿女同仇敌忾D.国民党将士英勇抗战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历史地图能帮助我们追寻到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踪迹。观察下列反映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朝代)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1、图2分别属于哪一历史时期?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2)图3、图4时期的中央政府是如何处理与西藏的关系的
(3)综合四幅示意图,概括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写出两点)
当前题号:5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 127 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采纳?
(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秦朝实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等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实现国家统一
B.加强中央集权
C.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D.增强国家军事实力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下列货币( )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②①④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2)结合所学知识,画出材料二中提及的“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的更替示意图。“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材料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当前题号:9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东西方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作为一条重要的商路,汉代的商人可能在丝绸之路上看到的事物有(  )
①产自中国景德镇的瓷器
②来自西域大宛的名马
③罗马商人运来的珠宝
④购买大宗货物的商人用交子进行交易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