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命题:
①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
①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1)如图1,A(a,0)、B(b,0)且a、b满足|a+4|+
=
0
①求a、b的值;
②若C(﹣6,0),连CB,作BE⊥CB,垂足为B,且BC=BE,连AE交y轴于P,求P点坐标;
(2)如图2,若A(6,0),B(0,3),点Q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O匀速运动,设点Q运动时间为t秒,过Q点作直线AB的垂线,垂足为D,直线QD与y轴交于E点,在点Q的运动过程中,一定存在△EOQ≌△AOB,请直接写出存在的t值以及相应的E点坐标.


①求a、b的值;
②若C(﹣6,0),连CB,作BE⊥CB,垂足为B,且BC=BE,连AE交y轴于P,求P点坐标;
(2)如图2,若A(6,0),B(0,3),点Q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O匀速运动,设点Q运动时间为t秒,过Q点作直线AB的垂线,垂足为D,直线QD与y轴交于E点,在点Q的运动过程中,一定存在△EOQ≌△AOB,请直接写出存在的t值以及相应的E点坐标.

如图所示,△ACB与△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点D为AB边上的一点,若AB=17,BD=12,

(1)求证:△BCD≌△ACE;
(2)求DE的长度.

(1)求证:△BCD≌△ACE;
(2)求DE的长度.
一块三角形玻璃样板不慎被小强同学碰破,成了如图所示的四块,聪明的小强经过仔细的考虑认为只要带其中的两块碎片去玻璃店就可以让师傅画一块与以前一样的玻璃样板,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


A.带其中的任意两块去都可以 | B.带①、②或②、③去就可以了 |
C.带①、④或③、④去就可以了 | D.带①、④或①、③去就可以了 |
如图,等腰三角形 ABC 中,AB=AC,D、E 都在 BC 上,要使△ABD≌△ACE, 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某学习小组在讨论这个条件时给出了如下几种方案:
①AD=AE;②BD=CE;③BE=CD;④∠BAD=∠CAE,其中可行的有( )

①AD=AE;②BD=CE;③BE=CD;④∠BAD=∠CAE,其中可行的有( )

A.1 种 | B.2 种 | C.3 种 | D.4 种 |
如图,用“AAS”直接判定△ACD≌△ABE,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A.∠ADC=∠AEB,∠C=∠B |
B.∠ADC=∠AEB, CD=BE |
C.AC=AB,AD=AE |
D.AC=AB,∠C=∠B |
(13分)(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接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2)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
∠BAD,线段BE、EF、FD之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为什么?
(3)如图3,点A在点O的北偏西30°处,点B在点O的南偏东70°处,且AO=BO,点A沿正东方向移动249米到达E处,点B沿北偏东50°方向移动334米到达点F处,从点O观测到E、F之间的夹角为70°,根据(2)的结论求E、F之间的距离.
(2)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

(3)如图3,点A在点O的北偏西30°处,点B在点O的南偏东70°处,且AO=BO,点A沿正东方向移动249米到达E处,点B沿北偏东50°方向移动334米到达点F处,从点O观测到E、F之间的夹角为70°,根据(2)的结论求E、F之间的距离.

如图,在△ABC中,AC=BC,∠ACB=90°,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AB边上一点.直线BF垂直于直线CE于点F,交CD于点G.求证:AE=C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