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 清
- 张岱(1597-1679)
- 李渔(1610-1680)
- 林嗣环(1607-约1662)
- 顾炎武(1613-1682)
- 魏禧(1624-1681)
- 蒲松龄(1640-1715)
- 洪昇(1645-1704)
- 孔尚任(1648-1718)
- 查慎行(1650-1727)
- 纳兰性德(1655-1685)
- 方苞(1668-1749)
- 吴敬梓(1701-1754)
- 全祖望(1705-1755)
- 曹雪芹(1715-1764)
- 袁枚(1716-1798)
- 姚鼐(1732-1815)
- 龚自珍(1792-1841)
- 纪昀(1724-1805)
- 其他清代作家
- 李汝珍(1763-约1830)
- 近代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兩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増笑耳。
——蒲松龄《狼》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一狼径去 ________________ ②意暇甚 ________________
③乃悟前狼假寐 _____________ ④狼亦黠矣 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意暇甚”是状语后置句。 |
B.“其一犬坐于前”句中“犬”是名词作动词。 |
C.“一狼洞其中”句中“洞”活用为动词。 |
D.“止増笑耳”和“止有剩骨”中“止”的含义相同。 |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 | B.顾野有麦场(照顾) |
C.目似瞑,意暇甚(悠闲) | D.狼亦黠矣(狡猾) |
A.屠乃奔倚其下 乃悟前狼假寐 |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D.以刀劈狼首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A.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译:狼不敢在前面,瞪着眼凶狠地注视着屠户。 |
B.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译: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也杀死了它。 |
C.其一犬坐于前。 译:其中的一条狗坐在屠户面前。 |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小题4】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精炼的语言,尤其是对狼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传神地刻画了狼的贪婪、狡猾与凶恶的本性。 |
B.本文中的情节:“遇狼”是故事的开端,“惧狼”是故事的发展,“御狼”是故事的高潮,“悟狼”是故事的结局。 |
C.本文中的“屠惧”、“屠大窘”、“弛担持刀”、“暴起”、“断其股”等,写出了屠户由恐惧到拼死自卫的过程。 |
D.文章结尾的议论阐述了“狼无论多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和智慧所战胜”的道理。 |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屠大窘 窘: (2)眈眈相向 眈眈:
(3)其一犬坐于前 犬: (4)意暇甚 意: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3】本文通过写人与狼的斗争,表现了狼_______的特点。(用原文词语作答)
【小题4】简要评价屠户“杀狼”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