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兩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増笑耳。

——蒲松龄《狼》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一狼径 ________________ ②暇甚 ________________
悟前狼假寐 _____________ ④狼亦矣 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意暇甚”是状语后置句。
B.“其一犬坐于前”句中“犬”是名词作动词。
C.“一狼洞其中”句中“洞”活用为动词。
D.“止増笑耳”和“止有剩骨”中“止”的含义相同。
【小题3】狼很狡猾,可最终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8 12:27: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

注:①[俟]等待。②[啮niè]咬。③[信不诬哉]确实不虚妄啊。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狼不敢前 犬又如B.恐前后受其 众我寡
C.一狼径 相委而D.暇甚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小题2】翻译文中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翻译:路上遇到两只狼,一直距离远远地跟着屠户。
理解:寥寥几笔勾画出屠户所遇到的危急处境,扣人心弦,引出下文的“屠惧”。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理解:“骨已尽”,屠户仍没甩掉两只狼,处境更加危急,引出下文的“屠大窘”。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翻译: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理解:屠户发现“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于是趁机“暴起”,结果了狼的性命。
【小题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文中“假寐”和“伪睡”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乙)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因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注释)乙文题为《鹿亦有知》,选自《虞初新志》。①秋祭;在秋天祭祀天地。②旬日:十天。
【小题1】用“/”划分以下句子的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1)乃悟前狼假寐
(2)于山坳得一鹿仔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屠自后断其(__________)
(2)暮必归(__________)
【小题3】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是夜鹿去,遂不归。
【小题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甲)文中,面对凶残、狡猾的狼,屠户用机智、勇敢杀死了它们;
(乙)文中,面对________________的鹿,李氏因________________而失去了它。

同类题4

阅读《狼》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B.屠大 窘:处境困迫,为难
C.一狼去 径:小路D.意甚 暇:从容、悠闲
【小题2】下面各句中加点字,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其一坐于前B.目似
C.一狼其中D.意将入以攻其后也
【小题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高志异》,是一篇文言小说。
B.本文的叙事部分包含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C.本文通过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性格怯懦的屠户形象。
D.本文的主题是: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其二)》)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蒲松龄《狼(其三)》)

(注释)①遗:留下。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③豕(shǐ):猪。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有剩骨   一狼得骨
B.恐前后受其 盖以诱
C.缀甚远   夫君子之
D.屠后断其股 狼苫中探爪入
【小题2】把“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两只狼紧跟屠户,屠户一次又一次投给它们骨头,仍无法满足狼的贪欲。
B.甲文里,其中一只狼好像闭上眼,神情很悠闲,屠户一跃而起,最终砍杀了它。
C.甲文中,作者认为聪明的狼尽管诡计多端,但最终败给了屠户,只是笑料罢了。
D.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