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柳永(约971-1053)
- 范仲淹(989-1052)
- 张先(990-1078)
- 晏殊(991-1055)
- 宋祁(998-1061)
- + 欧阳修(1007-1072)
- 苏洵(1009-1066)
- 周敦颐(1017-1073)
- 司马光(1019-1086)
- 王安石(1021-1086)
- 沈括(1031-1095)
- 苏轼(1037-1101)
- 苏辙(1039-1112)
-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 黄庭坚(1045-1105)
- 秦观(1049-1100)
- 贺铸(1052-1125)
- 周邦彦(1056-1121)
- 李清照(1084-1155)
- 其他北宋作家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本文作者是____,他是____代的文学家。【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暝(______)
(2)佳木秀而繁阴(______)
(3)伛偻提携(______)
(4)觥筹交错(______)
【小题3】“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这句话来表示什么意思?
【小题4】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
【小题5】“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联系全文你能感受的什么?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峰回路转 回:曲折、回环 |
B.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 |
C.伛偻提携 提携:牵扶,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
D.山肴野蔌 蔌:菜蔬 |
例句: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A.环滁皆山也。 |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C.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A.“饮少辄醉”,突出了一个“醉”字:“年又最高”又暗含了一个“翁”字。 |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就是因宴饮而陶醉,借“前者呼,后者应”而抒发。 |
C.第2段,在写景中,又自然而然地蕴含着事理的逻辑关系:因为“日出”所以“林霏开”:因为“云归”,所以“岩穴暝” |
D.文章第2、3、4段开头,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而”等表示转接的词语,起到了标记语意转变的作用。 |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郑板桥开仓济民》)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 ②任:承担责任。【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__________
(2)泉香而酒洌 洌:____________________
(3)或阻之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案无留牍 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上有谴,我任之 |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
C.醒能述以文者 以画竹、兰为长 |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小题4】下列分析和理解有误的-项是( )
A.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乐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
B.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
C.郑板桥不仅为官洁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欢与文人雅士交游。 |
D.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十九日早,游东坡①。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②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③,是为雪堂④。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⑤,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陆游《入蜀记——游东坡》
(注释)①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陆游曾对苏东坡这样评价:“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忠臣烈士所当取法也。”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③筇杖:竹枝。④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⑤熨齿:使牙齿感到凉爽或寒冷。【小题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
①临溪而渔 渔: ②杂然而前陈者 然:
③自州门而东 东: ④为一郡之最 为:
【小题2】乙文介绍了东坡的哪些代表性景点?观览景物的最佳场所是哪一处?
【小题3】甲乙两文作者游览各自景点的心境有何不同?
对文人雅士而言,饮酒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人生,或借酒浇愁、或抒怀自遣、或娱乐宴饮……文字一旦与酒结合,似乎更有了醇厚悠长的韵味。请阅读词人“大醉”后所作的《水调歌头》以及作者“饮少辄醉”写下的《醉翁亭记》节选,体会其文字的深意
选文一: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选文二: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小题1】《水调歌头》的作者是_____(人名),《醉翁亭记》的作者是____(人名),都是_____(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列入“唐宋八大家”的还有________。(人名,一位即可)
【小题2】读选文一《水调歌头》,下列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前的小序言简意赅地交代了写作的时间以及写作的缘由,并且领起了全篇。 |
B.词人“把酒问青天”,既写出对人生的疑惑,也表达出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
C.词人在“我欲”“又恐”的情感波动起伏中,含蓄地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埋怨明月,实则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小题4】根据选文二可以知道作者自号为“醉翁”的原因是:“___________”。“醉翁之意不在酒”已成为成语,现在通常是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楚有养由基者①,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②曰:“善射,可教射也矣③。”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④。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⑤,少⑥时气衰力倦,弓拨矢钩⑦,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战国策·西周策》)
(注)①养由基:人名。②过:经过。③可教射也矣:可以教人射箭了。④支左屈右:支起左臂,弯曲右臂。⑤而不已善息:却不因射得好趁此时休息。已,同“以”,因。⑥少:过了不久。⑦弓拨矢钩:弓身不正,箭杆弯曲。(甲)(乙)两文都和射箭技术有关,但所揭示的道理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甲)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常羊学射
刘基
常羊学射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①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②于云梦③,使虞人④起⑤禽⑥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⑦拂王旃⑧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注)①若:你。②田:打猎。③云梦:泽名。④虞人:古代掌管山泽的小官吏。⑤起:赶起。⑥禽:禽兽。⑦鹄(hú):天鹅。⑧:旃(zhān):亦色曲柄旗。【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公亦以此自矜
(2)但微颔之
(3)尔安敢轻吾射
(4)以钱覆其口
(5)翼若垂云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无他,但手熟尔。
(2)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小题4】这两篇短文都提到了射箭,但两篇短文所讲的道理不同。你觉得这两篇短文分别蕴含了什么道理?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1】解释下词语的意义。(1)释 (____________) (2)颔(_________)
(3)覆 (____________) (4)自(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小题3】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语)的道理。
【小题4】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善射 吾射不亦精乎 |
B.以我酌油知之 康肃笑而遣之 |
C.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D.但微颔之 但手熟尔 |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 |
B.以我酌油知之(以为) |
C.以钱覆其口 (盖) |
D.康肃笑而遣之(打发) |
A.作者借卖油翁对陈康肃说的“无他,但手熟尔”,以及卖油翁对自己的评价“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
B.从陈康肃对卖油翁的态度由开始的“忿然”,到最后的“笑而遣之”,体现了他具有严于律己、和蔼可亲的性格特征。 |
C.文章在写法上详略得当,略写了陈康肃的射箭技艺,而对卖油翁的精湛技艺则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
D.“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寥寥数语,便将卖油翁当时的表情和心理活动生动地表现出来。 |
(1)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1】解释加点的字词。(1)卖油翁释担而立 _______
(2)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小题3】陈尧咨的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结合文中语句回答;请你设想一下,卖油翁走了以后,陈尧咨会怎样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