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1】解释加点的字词。
(1)卖油翁担而立 _______
(2)尔敢轻吾射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小题3】陈尧咨的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结合文中语句回答;请你设想一下,卖油翁走了以后,陈尧咨会怎样做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03:54: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峰路转(回:曲折,回环)
B.佳木而繁阴(秀:秀丽)
C.泉香而酒(洌:清)
D.杂然而前者(陈:陈列,摆开)
【小题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文: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C.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译文: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消散,山谷就显得明亮了。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小题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采用了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的移步换景手法,让人如临其境、耳目一新。
B.第②段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C.第③段描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等场景。
D.第④段在叙事中融入了更多的议论和抒情,托出全文的主旨。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第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穷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
(1)佳木而繁阴:     (2)颓然乎其间者:
(3)伛偻提携: (4)树林阴翳:
【小题2】下列划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杂然前陈者 不知人之乐
B.负者歌途 行者休
C.而不知太守乐乐也 后天下乐而乐
D.不物喜   不己悲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乐也。
【小题4】文中极力渲染“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3

古诗文阅读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2)四时之景不同(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小题3】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同类题4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得之心而之酒也   寓: (2)日出而林霏   开:
(3)杂然而前者    陈: (4)余奉使契丹    使: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山之僧智仙 好奇之士
B.不知人之乐 闻往游焉
C.太守与客来饮此   余作醉翁亭滁州
D.醒能述文者    归而琴写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小题4】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语句回答。
【小题5】《酵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作者因什么而“乐”?请概括作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②余浸:支流。③岩阜:假山。④芡(qiàn):水生植物。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醉翁之不在酒   (2)佳木而繁阴
(3)竹森然以高     (4)为陂池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小题3】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
春季:_______________  秋季: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