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 孔子(前551-前479)
- 左丘明(前556-前451)
- 墨子(约前468-前376)
- 老子(约前570-500)
- 孙子(约前551-前479)
- 其他春秋作家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二)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
——《论语》十二章(节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把横线上的句子补充完整,并翻译。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3】“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品德的修养。
【小题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不亦说乎(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小题3】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曲肱而枕之 | B.择其善者而从之 | C.温故而知新 | D.人不知而不愠 |
A.学习要有创见,不能只学着回答问题,还要学会提问。 |
B.既要广博学习,又要勇于追求。 |
C.要多问问题,但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
D.做人要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力求自我进步,永不停止。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人不堪其忧( ) (2)择其善者而从之( ) (3)三军可夺帅也( )
【小题2】你从选文获得了哪些关于修身方面的启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1)人不知而不愠 (2)传不习乎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小题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C.学/而不思/则罔 |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小题5】你对选文中的哪一则感受最深?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子贡①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④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注]①子贡:孔子的弟子。②足:使……充足。③去:离开,去掉。④于:在【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吾日三省吾
(2)传不习乎
(3)去兵
(4)于斯二者何先
【小题2】下列加点词与“民信之矣”一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C.赤子之心 | D.其不善者而改之 |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小题4】(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
《论语》七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实词。(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思而不学则殆
(4)博学而笃志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B.温故而知新 |
C.择其善者而从之 |
D.切问而近思 |
(1)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4】通过对《<论语>十二章》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样的认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①传不习乎 (___________)
②四十而不惑 (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各句中“而”字意义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
B.学而不思则罔 |
C.学而时习之 |
D.思而不学则殆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4】颜回身处“陋巷”而“不改其乐”,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1)思而不学则殆 殆:
(2)博学而笃志 笃志: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题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三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小题4】“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乙)
司马温公[1]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2],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1)司马温公:即司马光。(2)下帷绝编: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温故而知新
(4)患记问不若人
(5)众兄弟既成诵
(6)温公尝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B.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C.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D.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小题4】孔子和司马光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论语》是(_________) 家经典著作,孔子是(_________)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
(4)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找出文中论述关于“修身”的三则,把对应的序号写在下面横线上。
【小题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的是一种怎样的学习方法?结合学习实际谈谈。
【小题5】以下出自本课的成语,试着解释其中一个。
(1)温故知新 (2)不亦乐乎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