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二)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十二章(节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
(2)人不知而不
(3)吾三省吾身
(4)不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把横线上的句子补充完整,并翻译。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3】“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品德的修养。
【小题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3 10:49: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论语》选读

(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不耻下问,是以之‘文’也。”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夜不寝,以思,无,不如学也。”

(4)子曰:“知者不感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注释]①孔文子:卫国的大夫孔圉(yǔ),谥号为“文”。②敏:做事干练。③耻:以……为耻。下同:向不如自己(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少等)的人请教。④是以:即“以是”,因此。以,因为。⑤识(zhì):记住。⑥此句意为,我有哪一样呢?这是孔子的自省。⑦尝:曾经。⑧:知:同“智”。⑨长:总是。戚戚:忧愁的样子。

【小题1】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知 者 不 感 仁 者 不 忧 勇 者 不 惧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敏而学(________)
(2)是以之‘文’也(________)
(3)夜不寝(________)
(4)无(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小题4】在第一则材料中,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不习乎 (___________) 
②四十而不 (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各句中“而”字意义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学而不思则罔
C.学而时习之
D.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4】颜回身处“陋巷”而“不改其乐”,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