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一个“断”字写出了战事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
B.“月是故乡明”一句诗人通过客观描写实景,写出白露节故乡的月是最明亮的。 |
C.第三句写弟兄离散,家已不存,生死难卜,概括了安史之乱人民饱受忧患丧乱之苦。 |
D.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即笼罩在伤春的悲凉气氛中,行人绝迹,孤雁叫声愈显凄切。 |
B.颈联借写兄弟分散,反映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丧乱的普遍遭遇。 |
C.尾联进一步抒发作者内心的忧虑,战事频发,家书难通,生死难料。 |
D.整首诗结构严谨,前两联写景,后两联由望月转人抒情,过渡自然。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小题1】对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朝奏”与“夕贬”对比鲜明,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 |
B.颈联借景抒情,“横”“拥”描绘了贬滴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 |
C.尾联照应诗题,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沉痛而又凄凉。 |
D.诗人借助空间的跨度,先回顾当初,再写当下,最后设想结局,可谓处处生悲。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①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②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①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停止夜间活动。②长:―直。【小题1】杜甫的诗大多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上面两首诗均写于“安史之乱”时期,都反映了_______、________等相同的社会现实。
【小题2】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常通过描写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来表现深沉的情感。请任选上面一首诗,结合相关词句对这一特点进行说明。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封朝奏九重天”中的“封”是指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同时交代被贬原因。 |
B.颔联诗人坦诚心志,自己已垂垂老矣,又无辜获罪,委婉表明不愿再为朝廷办事的悲愤。 |
C.尾联照应诗题,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沉痛而又凄凉。 |
D.全诗如行云流水,奔放不羁,又抑扬顿挫,笔势纵横,极富表现力。 |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B.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D.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
A.然则何时而乐耶/而不知人之乐 |
B.则有心旷神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C.不以物喜/醒能述以文者 |
D.多会于此/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缥缈的景象。 |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做出了显著政绩的充分肯定。 |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非常豁达,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
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锦鳞游泳/沉鳞竞跃 | B.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引凄异 |
C.把酒临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D.微斯人/但微颔之 |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或异二者之为/而或长烟一空 | B.后天下之乐而乐/似与游者相乐 |
C.或异二者之为/古仁人之心 | D.不以物喜/能以经寸之木 |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情”贯穿全文,“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 |
B.作者在文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 |
C.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D.本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 可以一战 |
B.而或长烟一空 一鼓作气 |
C.把酒临风 执策而临之 |
D.或异二者之为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小题3】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①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②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③,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④也。
(节选自王禹偁⑤《黄冈新建小竹楼记》)
(注释)①丁丁:形容棋子敲击棋盘时发出的清臆悠远之声。②公退:办完公事,退下休息。③歇:消失。这里指熄灭。④概:此指生活状况。⑤王禹偁:北宋文学家。【小题1】解释加点的字词。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是进亦忧
(3)被鹤氅 (4)不可具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
B.子声丁丁然 比屋皆然 |
C.公退之暇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D.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亦谪居之胜概也 |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小题4】《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悲喜观”用原文回答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____________。
【小题5】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