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讴歌土地
讴歌太阳的诗人
走了走了
那个大堰河的儿子
那个土地的儿子
走了走了
他的诗没有走
还留在我们的心头
赶也赶不走
——赵春华
(1)这首诗中写到的诗人是_______,他的代表作、成名作是《_________》。因为他擅长绘画,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____________”的特点。(2)今年是这位诗人诞辰109周年,为缅怀这位诗人,纪念他的杰出成就,歌唱他伟大的诗魂,激发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真切情感。请你向同学推荐一首他写的诗。写出诗的题目,并从艺术特色和主题方面写出推荐理由(不超过30字)。
你推荐的诗的题目是:《 ___________》
推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艾青,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________________》,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小题2】《我爱这土地》中“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的人们。
(1)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以上作品的作者是_________,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我们还读过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2)《水浒传》一百零八将聚义梁山的原因有多种,请结合原著,写出其中的三种上梁山的原因及对应的一个代表性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
B.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
C.阳光在涟漪上跳舞,像不停息的小不点梭子,在编制金色的绣帏。 |
D.暴风雨中的雷声特别响/乌云深处的闪电特别亮/只有漫长的黑夜/才能喷涌出火红的太阳 |
快起来
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1)这是选自 的《太阳的话》,他的成名作是《 》。(2)全诗运用修辞手法以及作用是什么?
他在家中排行第二,人称二郎。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身长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勇猛过人,胆大心细,景阳冈打死猛虎,为报仇斗杀西门庆;他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他是梁山泊一名勇猛的虎将。
(3)猜猜他是谁?绰号是什么?(4)他“醉打蒋门神的”原因是什么?
(5)下列水浒英雄的绰号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扈三娘——母夜叉 | B.宋江——及时雨 |
C.杨林——锦豹子 | D.吴用——智多星 |
请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回答问题。
镜子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爱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会有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1)这首小诗选自于哪部诗集?(2)这首小诗选取镜子作为意象,请问它有哪些特点?
(3)这首小诗熔入了作者对人生的体验与思考,充满了哲理,试作简要赏析。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①端居:闲居。【小题1】联系两首诗歌,说说“远书”中会写些什么。
【小题2】诗人为什么将秋天称为“素秋”?根据你对“素”字的理解,作简要分析。
【小题3】下面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内容,说说它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1)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小题1】关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表露了作者孤寂的情怀和对亲友的思念。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
B.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虽能表达思君的深情,但近体诗最忌讳词语的重复使用,这样写显得有点累赘。 |
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 |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小题1】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右备容臭(香气) | B.腰白玉之环(在腰间) |
C.缀公卿之后(跟随) | D.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 |
A.以衾拥覆/以其境过清 |
B.则又请焉/入则无法家拂士 |
C.而承天子之宠光/专诸之刺王僚也 |
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所欲有甚于生者 |
A.此篇赠序是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 |
B.选文中作者连用“被”“戴”“腰”“佩”“备”几个动词,着力写出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与自己破败的衣着形成对比。 |
C.作者叙述“勤且艰”的求学经历,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