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一封朝奏九重天”中的“封”是指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同时交代被贬原因。
B.颔联诗人坦诚心志,自己已垂垂老矣,又无辜获罪,委婉表明不愿再为朝廷办事的悲愤。
C.尾联照应诗题,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沉痛而又凄凉。
D.全诗如行云流水,奔放不羁,又抑扬顿挫,笔势纵横,极富表现力。
【小题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0-02-21 05:53: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共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卞和泣玉》)

(注)①璞:含玉的石头。②刖(yuè):古代酷刑,断足。③奚:何,为什么。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
(2)之不以其道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小题3】两文都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有何不同?主旨有何相同之处?
【小题4】读完两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任选其一,联系文意谈谈。

同类题5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才美不外 ____________(2)执策而____________
(3)愿还而视之____________ (4)去而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小题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