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小题1】对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朝奏”与“夕贬”对比鲜明,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
B.颈联借景抒情,“横”“拥”描绘了贬滴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
C.尾联照应诗题,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沉痛而又凄凉。
D.诗人借助空间的跨度,先回顾当初,再写当下,最后设想结局,可谓处处生悲。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韩愈对朝廷的什么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0-03-01 04:51: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不以千里也(_______) (2)一食尽粟一石(______) (3)之不以其道(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能赏识人才的人(贤君)比作伯乐,把人才比作千里马,把愚妄无知、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B.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 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表达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
D.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

《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虛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

(节选自《汉书》)

(注释):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之不以其道
(2)济济多士
(3)才美不外
(4)诏书贤良
【小题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2处。
殆 开 之 不 广 取 之 不 明 劝 之 不 笃。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
【小题4】“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甲)文第一段的内容,说说文中末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小题5】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甲)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_____________;文通过讲道理的方法,(乙)强调②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出自韩愈《马说》)

(乙)晋平公游于河而乐曰:“嗟乎!安得贤士与共此乐者!”船人固桑进对曰:“君言过矣,夫剑产于越,珠产江汉,玉产昆山,此三宝者,皆无足而至。今君苟好士,则贤士至矣。”平公曰:“固桑来!吾门下食客者三千余人,朝食不足,暮收市租;暮食不足,朝收市租,吾尚可谓不好士乎?”固桑对曰:“今夫鸿鹄高飞冲天,然其所恃者六翮耳。夫腹下之毳,背上之毛,增去一把,飞不为高下。不知君之食客,六翮邪,将腹背之毳也?”平公默然而不应焉。

(选自汉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释)①翮(hè):羽茎,羽毛的枝柱。②毳(cuì):鸟兽的细毛。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之不能尽其材(______)
(2)一食尽粟一石(______)
(3)君言矣(______)
(4)然其所者六翮耳(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今君苟好士,则贤士至矣。
【小题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世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平公默而不应焉
B.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晋平公游于河乐曰
C.执策而临/不知君食客,六翮邪
D.求其能千里也/得贤士与共此乐者
【小题4】(1)在(甲)(乙)两文中,甲文采用   手法,批判统治者未能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乙文中船工用生动的   (修辞),回答了晋平公的诘问。
(2)请你结合选文说说晋平公算得上是“伯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