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运动和力
- 电和磁
- 波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电功和电功率
- 简单机械
- 功和能
- 机械能
- 内能
- 核能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所示,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D点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M,用一把弹簧测力计依次在A、B、C三点沿圆O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三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F1<F2<F3<G | B.F1>F2>F3>G |
C.F1=F2=F3=G | D.F1>F2=F3=G |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
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
D.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 |
传统的电车要由2条“辫子”供电,行驶中容易掉“辫子”,已逐渐被淘汰。

我国最新研发的超级电容储能式新型电车,没有传统电车的“辫子”,可在乘客上下车的短时间内充满电,还可以把刹车时减小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回收储存再利用。
某型号新型电车的有关技术参数如下表:
(1)传统电车掉“辫子”时,电路处于 路状态,无法对电车持续供电。
(2)假设每位乘员的质量为60千克,新型电车满载停在水平路面时,对路面的压强有多大?(g取10牛/千克)
(3)新型电车在某次行驶中,刹车时减小的机械能总量为1×107焦,这部分能量的80%回收再利用,可供电车在阻力为1×104牛的水平路面匀速行驶多少路程?

我国最新研发的超级电容储能式新型电车,没有传统电车的“辫子”,可在乘客上下车的短时间内充满电,还可以把刹车时减小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回收储存再利用。
某型号新型电车的有关技术参数如下表:
空车质量(千克) | 10000 | 满载乘员数(人) | 80 |
满载时轮胎与地面接触总面积(厘米2) | 5000 | 最大车速(千米/时) | 80 |
(1)传统电车掉“辫子”时,电路处于 路状态,无法对电车持续供电。
(2)假设每位乘员的质量为60千克,新型电车满载停在水平路面时,对路面的压强有多大?(g取10牛/千克)
(3)新型电车在某次行驶中,刹车时减小的机械能总量为1×107焦,这部分能量的80%回收再利用,可供电车在阻力为1×104牛的水平路面匀速行驶多少路程?
当今社会团队合作至关重要。如图,单人无法越过的深沟,A、B、C三人共同抬着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B扛重点,A、C在两头)就可以越过。请用学过的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团队过沟运用了简单机械中_____的知识。
(2)抬到乙图位置时,三人中肩膀一定受到压力的是_____(选填“A”\“B“或“C”))

(1)团队过沟运用了简单机械中_____的知识。
(2)抬到乙图位置时,三人中肩膀一定受到压力的是_____(选填“A”\“B“或“C”))
如图是一条电热毯电路的示意图,R0是发热电阻丝,R是串联在电路中的电阻,S是控温开关。电热毯铭牌上标有“220V40W”字样,请回答(不考虑温度对电阻值的影响)

(1)要使电热毯处于低温挡,开关S应处于_____(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2)发热电阻丝R0的阻值是多大?_____
(3)当电热毯处于低温挡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1A,则在50min内R0产生的热量是多少?_____

(1)要使电热毯处于低温挡,开关S应处于_____(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2)发热电阻丝R0的阻值是多大?_____
(3)当电热毯处于低温挡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1A,则在50min内R0产生的热量是多少?_____
某科学小组做“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仅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同学利用甲图中的实验装置并未完成实验,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小组同学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顺利完成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乙表中,根据表格判断是否有不妥之外,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能正确反映通过灯的电流I与灯两端电压U之间的关系图像是______(选填)。

(1)小组同学利用甲图中的实验装置并未完成实验,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小组同学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顺利完成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乙表中,根据表格判断是否有不妥之外,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能正确反映通过灯的电流I与灯两端电压U之间的关系图像是______(选填)。
A. ![]() ![]() | B. ![]() ![]() | C. ![]() ![]()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