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 自然界中氧循环
- 自然界中碳循环
- 自然界中氮循环
- 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
- 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戊。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如图要求的是( )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A | Al | H2SO4 | NaOH | CuCl2 | Al2O3 |
B | HCl | Zn | H2SO4 | Fe | AgCl |
C | C | CuO | HCl | O2 | CO |
D | Na2CO3 | Ca(OH)2 | NaOH | HCl | CO2 |
A.A | B.B | C.C | D.D |
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图中“→”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则B→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写出D可能的化学式:_____(物质类别不同的两种即可)。

(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则B→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写出D可能的化学式:_____(物质类别不同的两种即可)。
下列转化能一步完成的是( )
①Ba(OH)2→NaOH ②CuO →Cu(OH)2 ③HCl→ HNO3 ④Fe →FeCl2
①Ba(OH)2→NaOH ②CuO →Cu(OH)2 ③HCl→ HNO3 ④Fe →FeCl2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人们常说,下霜后大白菜会变甜,这句话有没有科学道理呢?某同学查阅了一些资料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资料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而淀粉是不甜的。
资料2:科学研究表明,在冬季,一些蔬菜的植株体内会产生葡萄糖,溶于水后使细胞液中糖分增加,细胞液的凝固点降低,这样细胞液就不容易结冰,植株就不容易被冻坏。
资料3:葡萄糖(
)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可生成葡萄糖酸(
)和水,同时生成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
),据此可以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步骤一:在大白菜基部切取一段叶片,置于研钵中研磨直至出现汁液,将等量汁液分别移入1号、2号两个烧杯中。
步骤二:在1号烧杯中加入碘液,发现变蓝色。
步骤三:在小试管中加2毫升质量分数为0.1%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4至5滴质量分数为0.05%的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步骤四:把小试管中的物质倒入2号烧杯,加热至沸腾并搅拌,发现蓝色沉淀逐渐消失并出现砖红色沉淀。
根据上述资料及实验现象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从步骤二的现象可推测大白菜中含有_____,,从步骤四的现象中可推测大白菜中可能含有_____。
(2)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分析资料1和2可知,冬天时一些蔬菜变甜,是这些植物对环境的种适应,是通过长期的_____的结果。
资料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而淀粉是不甜的。
资料2:科学研究表明,在冬季,一些蔬菜的植株体内会产生葡萄糖,溶于水后使细胞液中糖分增加,细胞液的凝固点降低,这样细胞液就不容易结冰,植株就不容易被冻坏。
资料3:葡萄糖(



步骤一:在大白菜基部切取一段叶片,置于研钵中研磨直至出现汁液,将等量汁液分别移入1号、2号两个烧杯中。
步骤二:在1号烧杯中加入碘液,发现变蓝色。
步骤三:在小试管中加2毫升质量分数为0.1%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4至5滴质量分数为0.05%的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步骤四:把小试管中的物质倒入2号烧杯,加热至沸腾并搅拌,发现蓝色沉淀逐渐消失并出现砖红色沉淀。
根据上述资料及实验现象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从步骤二的现象可推测大白菜中含有_____,,从步骤四的现象中可推测大白菜中可能含有_____。
(2)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分析资料1和2可知,冬天时一些蔬菜变甜,是这些植物对环境的种适应,是通过长期的_____的结果。
下面是关于硫化氢的部分文献资料:
常温常压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1L饱和硫化氢溶液中溶有3.4gH2S气体。硫化氢有剧毒,经黏膜吸收后危害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脏等多种器官造成损害。硫化氢的水溶液称氢硫酸(弱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硫化氢及氢硫酸能发生的反应主要有:
2H2S+O2=2H2O+2S↓;
2H2S+3O2=2H2O+2SO2;
2H2S+SO2=2H2O+3S↓;
H2S+I2=2HI+S↓;
H2S=H2+S↓;
H2S+CuSO4=CuS↓+H2SO4;
H2S+2NaOH=Na2S+2H2O;
H2S+NaOH=NaHS+H2O。
实验一:将H2S气体溶于蒸馏水制成氢硫酸饱和溶液,在空气中放置1-2天未见浑浊现象。用相同浓度的碘水去滴定氢硫酸溶液测其浓度。图一所示为两只烧杯中氢硫酸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情况。

实验二:密闭存放的氢硫酸,每天定时取1mL氢硫酸,用相同浓度的碘水滴定,图二所示为氢硫酸浓度随放置天数变化的情况。
实验三:在饱和氢硫酸溶液中以极慢的速度通入空气(1-2个气泡/min),数小时未见变浑浊的现象,如图三。
实验四:盛满试剂瓶,密闭存放的饱和氢硫酸溶液隔2-3天观察,直到略显浑浊。当把满瓶的氢硫酸倒扣在培养皿中观察2-3天,在溶液略显浑浊的同时,瓶底仅聚集有少量的气泡,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种气泡也略有增多(大),浑浊也更明显些,如图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见图一)中,氢硫酸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碘水与氢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的设计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中通入空气的速度很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四的实验现象说明“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用反应式表示)。为进一步证实上述原因的准确性,你认为还应做哪些实验(只需用文字简单说明实验设想,不需要回答实际步骤和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
常温常压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1L饱和硫化氢溶液中溶有3.4gH2S气体。硫化氢有剧毒,经黏膜吸收后危害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脏等多种器官造成损害。硫化氢的水溶液称氢硫酸(弱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硫化氢及氢硫酸能发生的反应主要有:
2H2S+O2=2H2O+2S↓;
2H2S+3O2=2H2O+2SO2;
2H2S+SO2=2H2O+3S↓;
H2S+I2=2HI+S↓;
H2S=H2+S↓;
H2S+CuSO4=CuS↓+H2SO4;
H2S+2NaOH=Na2S+2H2O;
H2S+NaOH=NaHS+H2O。
实验一:将H2S气体溶于蒸馏水制成氢硫酸饱和溶液,在空气中放置1-2天未见浑浊现象。用相同浓度的碘水去滴定氢硫酸溶液测其浓度。图一所示为两只烧杯中氢硫酸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情况。

实验二:密闭存放的氢硫酸,每天定时取1mL氢硫酸,用相同浓度的碘水滴定,图二所示为氢硫酸浓度随放置天数变化的情况。
实验三:在饱和氢硫酸溶液中以极慢的速度通入空气(1-2个气泡/min),数小时未见变浑浊的现象,如图三。
实验四:盛满试剂瓶,密闭存放的饱和氢硫酸溶液隔2-3天观察,直到略显浑浊。当把满瓶的氢硫酸倒扣在培养皿中观察2-3天,在溶液略显浑浊的同时,瓶底仅聚集有少量的气泡,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种气泡也略有增多(大),浑浊也更明显些,如图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见图一)中,氢硫酸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碘水与氢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的设计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中通入空气的速度很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四的实验现象说明“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用反应式表示)。为进一步证实上述原因的准确性,你认为还应做哪些实验(只需用文字简单说明实验设想,不需要回答实际步骤和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