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下面是关于硫化氢的部分文献资料:
常温常压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1L饱和硫化氢溶液中溶有3.4gH2S气体。硫化氢有剧毒,经黏膜吸收后危害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脏等多种器官造成损害。硫化氢的水溶液称氢硫酸(弱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硫化氢及氢硫酸能发生的反应主要有: 
2H2S+O2=2H2O+2S↓;
2H2S+3O2=2H2O+2SO2;  
2H2S+SO2=2H2O+3S↓; 
H2S+I2=2HI+S↓;
H2S=H2+S↓;
H2S+CuSO4=CuS↓+H2SO4; 
H2S+2NaOH=Na2S+2H2O; 
H2S+NaOH=NaHS+H2O。
实验一:将H2S气体溶于蒸馏水制成氢硫酸饱和溶液,在空气中放置1-2天未见浑浊现象。用相同浓度的碘水去滴定氢硫酸溶液测其浓度。图一所示为两只烧杯中氢硫酸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情况。

实验二:密闭存放的氢硫酸,每天定时取1mL氢硫酸,用相同浓度的碘水滴定,图二所示为氢硫酸浓度随放置天数变化的情况。
实验三:在饱和氢硫酸溶液中以极慢的速度通入空气(1-2个气泡/min),数小时未见变浑浊的现象,如图三。
实验四:盛满试剂瓶,密闭存放的饱和氢硫酸溶液隔2-3天观察,直到略显浑浊。当把满瓶的氢硫酸倒扣在培养皿中观察2-3天,在溶液略显浑浊的同时,瓶底仅聚集有少量的气泡,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种气泡也略有增多(大),浑浊也更明显些,如图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见图一)中,氢硫酸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碘水与氢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的设计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中通入空气的速度很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四的实验现象说明“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用反应式表示)。为进一步证实上述原因的准确性,你认为还应做哪些实验(只需用文字简单说明实验设想,不需要回答实际步骤和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None 更新时间:2016-01-25 06:35: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人从灯下经过,会在地上投下影子,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后,在其背面形成的暗区。当光照强度不同时,影子(暗区)与周围亮区的明暗对比程度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会感觉影子有“浓淡”之别,影子的“浓淡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灯的功率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二:可能与影子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三:可能与人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实验方法:在水平桌面上竖立一个不透明的白屏,在屏两侧等距离的位置各固定一根同样的木棒,在屏的两侧各点亮一盏灯,通过一定的方法同时观察屏上的木棒形成的影子的“浓淡程度”。调节一盏灯的位置,当两侧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灯的功率和灯到屏的距离,分析相关数据,寻找规律。
具体实验如下:
步骤一,在屏两侧距屏1m处各点亮一盏25W的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相同。
步骤二:将右侧25W的灯换成40W的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不同。
步骤三:保持左侧25W的灯的位置不变,移动右侧40W的灯,直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相关数据。
步骤四:将右侧的灯依次换成60W,100W,250W,重复步骤三,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灯的功率/W
灯功率的平方数
屏上影子离灯的距离/m
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的平方数
25
625
1
1
40
1600
1.26
1.6
60
3600
1.55
2.4
100
10000
2
4
250
62500
3.16
10
 
(1)步骤一、步骤二的结果,可以支持哪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盏200W的灯,放在屏右侧距离屏________m处,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会与左侧25W灯的影子“浓淡程度”相同。(,结果精确到0.01)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灯的功率”和“屏上影子离灯的距离”哪个因素对影子“浓淡程度”影响更大?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