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声音
- 光和颜色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 透镜和视觉
- 透镜及其分类
-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 凸透镜的汇聚作用
- 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 树立保护视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小明同学用某一透镜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那么该实验现象与下列哪个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相同( )


A.照相机 | B.放大镜 | C.投影仪 | D.潜望镜 |
人眼球的折光系统整体作用相当于光轴可转、焦距可变的凸透镜。其特点是物距必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只能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某同学从看黑板到低头写字的过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将( )
A.变大 | B.变小 | C.不变 | D.先变大后变小 |
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并推算出焦距为( )


A.f<15cm | B.15cm<f<20cm |
C.f>30cm | D.15cm≤f≤30cm |
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
(2)如图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此时物距u与透镜的焦距f的关系是:u________f(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屏上的像是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燃烧而逐渐变短,则烛焰的像将由光屏中心逐渐向________(填“上”或“下”)方移动。
(4)如图在(2)中,找到光屏上清晰像后,再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则应把光屏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找到清晰的像;
(5)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会再次成清晰的像,则成的是的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
(2)如图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此时物距u与透镜的焦距f的关系是:u________f(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屏上的像是________;
A.正立放大的像 | B.倒立放大的像 |
C.正立缩小的像 | D.倒立缩小的像 |
(4)如图在(2)中,找到光屏上清晰像后,再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则应把光屏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找到清晰的像;
(5)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会再次成清晰的像,则成的是的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________(填序号)方向移动。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________)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________(填序号)方向移动。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________)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小明和小华分别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一个光具座上,却发现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的上侧,原因是小明没有使它们的中心处于________,可以将凸透镜向________移动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根据实验记录,小明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当小明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 cm时,他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若小明在光屏上形成了烛焰清晰的像以后,用不透明的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这时光屏上(________)
A像全部消失 B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C像的下半部消失 D仍有整个像,但比原来暗
(4)小华在实验一开始的时候,不管怎么移动光屏,总无法看到清晰的像,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
①凸透镜倾斜了②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③光具座的总长度小于四倍焦距④凸透镜破损了
(5)进行了修改后,小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 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小华的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一个光具座上,却发现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的上侧,原因是小明没有使它们的中心处于________,可以将凸透镜向________移动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根据实验记录,小明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当小明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 cm时,他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若小明在光屏上形成了烛焰清晰的像以后,用不透明的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这时光屏上(________)
A像全部消失 B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C像的下半部消失 D仍有整个像,但比原来暗
(4)小华在实验一开始的时候,不管怎么移动光屏,总无法看到清晰的像,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
①凸透镜倾斜了②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③光具座的总长度小于四倍焦距④凸透镜破损了
(5)进行了修改后,小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 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小华的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
A.10 cm | B.8 cm | C.6 cm | D.4 cm |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虚像 |
C.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