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 物体的颜色
- 光的色散
- 光源
- 光的直线传播及相关现象
- 光速
- 看不见的光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在科幻小说《往日之光》中,作者鲍勃·肖幻想了一种慢透光玻璃,讲述了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想像有一种玻璃,光在这种玻璃中运动的速度极慢,通过半厘米厚需要10年,比蜗牛的速度还慢得多。当一块慢透光玻璃制出来时,望上去总是一片漆黑,因为还没有光穿过它。把这种玻璃放在风景秀丽的林中、湖边,带着这些美丽的景致的光陷入慢透光玻璃中,10年也出不来。把在这种地方放了10年的玻璃镶在城市住宅的窗户上,那么,在下一个10年的过程中,这个窗子外面便仿佛呈现出林中湖泊的美景。各种动物无声的前来饮水,空中百鸟飞翔,日夜在交替,季节在变化。身居闹市,犹如别墅。”
这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幻想,但关键是要降住飞驰的光。科技技术发展到今天,部分科幻已经开始变成现实。
(1)本文作者进行的科学幻想的依据是什么?
(2)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也有许多奇思妙想吧,简要写出一种想像及其依据。
这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幻想,但关键是要降住飞驰的光。科技技术发展到今天,部分科幻已经开始变成现实。
(1)本文作者进行的科学幻想的依据是什么?
(2)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也有许多奇思妙想吧,简要写出一种想像及其依据。
透过红玻璃看蓝纸反射的色光呈黑色,这是因为()
A.红玻璃将蓝纸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 |
B.蓝纸反射的光透过红玻璃与红玻璃发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 |
C.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纸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
D.红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透过红玻璃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白纸上写红色的字在红色灯光下很难辨认 |
B.白纸在绿色灯光下看起来仍是白色的 |
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
D.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如果比例适当会是白色 |
黑白照片进行暗室加工时,所用温度计的液体是蓝色的而不是红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暗室的安全灯是红灯,温度计的红色液体在这种环境下不易看清 |
B.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是黑的 |
C.蓝色液体在红光下看得更清楚 |
D.红色液柱在红灯照射下反射白光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之一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充满魔幻色彩的外层膜结构建筑,博得许多建筑师的好评。“水立方”的外膜用什么颜色更节能?某科学探究小组因考虑到“水立方”馆内光线和夏天的室温,他们做了几组实验。
实验一: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先后用不同颜色的膜在不同颜色的光下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1)由表1可以得出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 决定的。
实验二:用不同颜色的膜材料ETFE做大棚实验,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2)综合上述信息,你认为膜的颜色用 更好。
实验一: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先后用不同颜色的膜在不同颜色的光下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照射光的颜色 | 绿色 | 红色 | 红色 | 绿色 | 白色 |
膜的颜色 | 绿色 | 红色 | 蓝色 | 红色 | 黄色 |
观察到的颜色 | 绿色 | 红色 | 黑色 | 黑色 | 黄色 |
(1)由表1可以得出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 决定的。
实验二:用不同颜色的膜材料ETFE做大棚实验,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大棚外膜的颜色 | 蓝色 | 无色 | 紫色 |
一天中棚外的最高温度 | 36 ℃ | 36 ℃ | 36 ℃ |
一天中棚内的最高温度 | 38 ℃ | 50 ℃ | 30 ℃ |
光的通过量 | 90% | 98% | 50% |
(2)综合上述信息,你认为膜的颜色用 更好。
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_______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________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丰富的画面。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士兵身上的军装呈现绿色,是因为军装反射绿光 |
B.士兵帽子上的军徽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 |
C.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 |
D.士兵强劲有力的嘹亮口号,是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内的 |
奥运五环颜色从左到右依次如图所示,分别代表欧洲(蓝)、亚洲(黄)、非洲(黑)、澳洲(绿)、美洲(红)。将绿光依次照射到奥运五环上,呈绿色的是( )
A.欧洲环 | B.亚洲环 | C.澳洲环 | D.美洲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