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运动和力
- 电和磁
- + 波
- 声音
- 光和颜色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透镜和视觉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5厘米,在透镜左侧l0厘米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15厘米处放一个平面镜,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 )


A.一个倒立实像,一个倒立虚像,一个正立实像 |
B.一个正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 |
C.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倒立虚像 |
D.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 |
请完成下列两小题:
(1)如图所示,ABCD是一间不透光的房间,墙AB是平面镜,房中S处有一个正在发光的电灯,CD墙上有一个小孔P,在墙外不远处的另一白墙EF上得到两个亮点。图中已经画出了一个亮点M及其光路,请把另一个亮点N及其光路图画出来。

(2)如图所示,一条光线AO入射到平行玻璃砖CDEF上,推导证明:离开玻璃砖后的光线与光线AO互相平行。

(1)如图所示,ABCD是一间不透光的房间,墙AB是平面镜,房中S处有一个正在发光的电灯,CD墙上有一个小孔P,在墙外不远处的另一白墙EF上得到两个亮点。图中已经画出了一个亮点M及其光路,请把另一个亮点N及其光路图画出来。

(2)如图所示,一条光线AO入射到平行玻璃砖CDEF上,推导证明:离开玻璃砖后的光线与光线AO互相平行。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好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
B.用遮光板把透镜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的像不完整 |
C.该凸透镜的焦距在8cm与10cm之间 |
D.向右移动凸透镜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能观察到等大倒立的实像 |
观察下表中两种物质的声速(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请判断:声速的大小可能是与 有关。
物质 | 空气(15℃) | 空气(25℃) | 蒸馏水(25℃) | 蒸馏水(80℃) |
声速/m·s-1 | 340 | 346 | 1497 | 1543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实验前,在摆放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同时注意将 (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
(3)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________位置。
(4)通过实验小明明白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次他在给兄弟班级照毕业像时,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 (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同学,这样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班同学清晰的画面。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实验前,在摆放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同时注意将 (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
(3)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________位置。
(4)通过实验小明明白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次他在给兄弟班级照毕业像时,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 (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同学,这样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班同学清晰的画面。
如图所示,在一个透明玻璃钟罩内放一个会闪光的音乐贺卡,在贺卡闪光、播放音乐时,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此时()


A.看不到闪光,听不到音乐 | B.看到闪光,听不到音乐 |
C.看不到闪光,听到音乐 | D.看到闪光,听到音乐 |
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所成实像的像距越_________(选填:“大”或“小”)。推理所成的像越______________。(填法同上)
(2)该同学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R”的发光物体,来代替蜡烛,当他在凸透镜一侧观察光屏,在光屏上看到的像是(___)
A.
B.
C.
D.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所成实像的像距越_________(选填:“大”或“小”)。推理所成的像越______________。(填法同上)
(2)该同学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R”的发光物体,来代替蜡烛,当他在凸透镜一侧观察光屏,在光屏上看到的像是(___)
A.

B.

C.

D.

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这样选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____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1)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这样选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____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我国已步入世界汽车大国行列,观察发现,许多汽车上都安装有倒车雷达.如图所示是一种“防撞可视全国雷达”,有关这种倒车雷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装在车尾的摄像头其主要光学元件是凹透镜 |
B.障碍物通过摄像头所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
C.如果显示屏中障碍物的像变小,则障碍物离车尾的距离也变小 |
D.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确定障碍物的位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