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运动和力
- 电和磁
- + 波
- 声音
- 光和颜色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透镜和视觉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如图甲,先将平面镜A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B______放置在平面镜A上,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
(2)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几组数据如表所示,结果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不一定相等,请你说说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3)接下来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再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M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其作用是为了显示______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景,老师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______时,可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如图甲,先将平面镜A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B______放置在平面镜A上,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
(2)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几组数据如表所示,结果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不一定相等,请你说说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序号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30° | 60° |
2 | 45° | 45° |
3 | 50° | 40° |
(3)接下来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再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M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其作用是为了显示______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景,老师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______时,可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在暗室的红灯下看一张白纸和白纸上的红字,得到的感觉是
A.纸是白色的,字能看清楚 |
B.纸是白色的,字看不清楚 |
C.纸是红色的,字能看清楚 |
D.纸是红色的,字看不清楚 |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了凹透镜的发散的作用 |
C.图丙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 |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小明对下列光学现象实例进行分析:①小孔成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成像;④投影仪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③ |
B.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
C.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④ |
晴天,我们常常可以在茂密的树下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其实,这些小亮斑是太阳________(正立、倒立)的_____(实、虚)像。这些光来自太阳,以________千米/秒的速度穿越太空,当进入到地球的大气层后,光的传播速度________(减小、增大、不变)。
2014年7月一天的上午,摄影爱好者在某城上空拍到了难得一见的日偏食景象(如图).此时,若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一个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A.“△”形 | B.“▽”形 | C.“○”方形 | D.“![]() |
(1)“坐井观天,所见甚微”,请用图描出其中的道理。(画出临界光线即可)
_____
(2)确定点光源S的位置。
____
(3)根据透镜中已有的光线,完成光路图。

______
(4)用100 N的力沿斜面向上拉箱子,画出力的示意图。
______
(5)如图所示,一光线经过某光学元件后出射光线如图所示,试确定该光学器具,用三种不同的光学元件分别作图说明。


______

(2)确定点光源S的位置。

(3)根据透镜中已有的光线,完成光路图。


(4)用100 N的力沿斜面向上拉箱子,画出力的示意图。

(5)如图所示,一光线经过某光学元件后出射光线如图所示,试确定该光学器具,用三种不同的光学元件分别作图说明。



如图,在暗室里,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


A.A处为紫光 |
B.这个实验说明太阳光只含有七种单色光 |
C.只有AB之间有光 |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较快 |
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能消晰地听见表声。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节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__________,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_________(填“强”或“弱”)于玻璃板。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能消晰地听见表声。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节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__________,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_________(填“强”或“弱”)于玻璃板。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 | B.“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
C.深夜,优美的歌声不是噪声 ![]() | D.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