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的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 )
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C.三个方面都相同
D.三个方面都不同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2018年8月31日,余姚上空出现了天文奇观——霓虹,“霓”与“虹”是一种相对应的自然现象,都是阳光在空气中的水珠内经过光的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霓”又叫“副虹”,形成与彩虹原理大致相同,但彩带的排列顺序和彩虹相反,从外到内依次是紫、靛、蓝、绿、黄、橙、红,属于光的_____现象。
当前题号:2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其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笔入射角增大
C.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向容器内缓缓加水
D.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使容器水平向左移动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多普勒效应是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观察者与声源发生相对运动,靠近声源使声音变尖细,远离声源声音变低沉。这是由于单位时间到达耳朵的波峰数不同造成的。

如图所示:A点为发出固定频率声波的声源(通常情况下,声波的频率不变,其波长也不变,也就是说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的距离也不变),圆弧可代表每一个波峰数,当小车B靠近A时,与远离A时在单位时间内碰到的波峰数也不同。声音的尖细则是由于波峰数变多的原因。
现在小明要探究“多普勒效应现象”。
步骤一:在水平空地上取A点,放置能发出固定频率声波的发生装置。
步骤二:小明坐在能匀速运动的小车上,从B点径直向A点靠近,记录听到的声音变化情况。
步骤三:……
对比步骤二、三,得出结论。
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否一定要发出固定频率的声波?为什么?_____。
(2)请帮小明设计步骤三:____。
(3)小明的实验是否存在缺陷,请指出:____。
(4)有公式vλfv为声音传播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λ为波长,在这可等效替换为人耳能听到的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的时间长短,f为声波的频率。当观察者靠近声源时,在观察者看来声源的频率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凸透镜焦距为f,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向左移动2f,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   )
A.一直变小B.先变大后变小C.一直变大D.先变小后变大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按要求完成下列光路图

(1)如图甲所示,有一束与水平面成30°的光斜射入水中,请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度数)及折射光线;_________
(2)小明家的窗户正对着一幢大厦,大厦的镀膜玻璃外墙作用相当于平面镜,会把太阳光反射到小明家,这是一种光污染。请画出一条由太阳(S点)发出,经过玻璃外墙反射到小明家窗户(A点)的光线。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的传播速度是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介质
空气(15℃)
空气(25℃)
煤油(25℃)
软木


声速m/s
340
346
1324
500
3750
5200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B.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
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用手机拍照是人们记录生活的常用方式。
(1)小明用手机拍照,为了更清楚地拍摄花蕊,小明将镜头靠近花蕊,手机镜头会自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调大”、“调小”或“保持原来”)焦距,使成像清晰。
(2)镜头离花蕊太近而超过了镜头焦距的调节范围时,成像模糊,小明可以选择在镜头前加一块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使成像清晰。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小明将一玩具鹦鹉(如图甲)从足够远的位置,逐渐靠近凸透镜并最终紧贴的过程中,眼睛通过凸透镜直接观察到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则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②③D.③①②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研究人员发现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射向空气(如图一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会消失(如图二所示),只有入射气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同学们查到了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

10°
20°
30°
40°
41.2°
41.8°
42°
43°
折射角

15.2°
30.9°
48.6°
74.6°
81°
/
/
/
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
100%
 
根据上述材料,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