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运动和力
- 电和磁
- + 波
- 声音
- 光和颜色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透镜和视觉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有一个凸透镜,它的焦距为15㎝,若要让它成实像,则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范围为 ____ ㎝,若要让它成放大的像,则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范围为________㎝。
小李同学用一副老花镜,通过调节镜片与白纸板之间的距离,终于看到了窗外景物成在纸上的清晰的像,他所看到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 B.倒立缩小的实像 |
C.正立放大的虚像 | D.正立缩小的实像 |
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
一物体沿着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离凸透镜10㎝时,能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当物体离凸透镜5㎝时,它的像一定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 B.倒立放大的实像 | C.正立放大的虚像 | D.倒立放大的实像 |
岸上景物在湖水中形成清晰的倒影(如图1所示),下列有关“水中倒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1
A.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 B.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
C.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 | D.“水中倒影”比岸上景物大一些 |
随着天气转暖,很多同学选择骑自行车上学。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如图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柳树绿的原因是()
A.柳树自己能发出绿光 | B.柳树反射绿光 |
C.柳树吸收绿光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①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 B、B′、C、C′。
②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 A′。
③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④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 A。
(1) 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
(2)步骤①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
(3)蜡烛 A′与 A 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_________(“相等”成“不相等”)。
(4)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 A′,却好像点燃了。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5)如图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_。

①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 B、B′、C、C′。
②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 A′。
③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④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 A。
(1) 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
(2)步骤①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
(3)蜡烛 A′与 A 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_________(“相等”成“不相等”)。
(4)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 A′,却好像点燃了。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5)如图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_。

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道路两旁载行道树 |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
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 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