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运动和力
- 电和磁
- + 波
- 声音
- 光和颜色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透镜和视觉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光电鼠标在电脑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原理就是利用光源照射鼠标垫表面(如图所示),并被反射回光学感应器(相当于光屏),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接收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数字信号来处理比较各个影像,以确定移动的距离和方向.产生的结果传回计算机,而屏幕上的光标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移动.图中光学感应器、透镜、光源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当光源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会发生________反射;当鼠标平放在鼠标垫上,凸透镜到鼠标垫的距离为7mm,光学感应器距凸透镜3mm,则在光学感应器上成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对下列几种常见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________凸透镜(选填“A’’或“B”)。
(2)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①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__;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________。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答:________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________凸透镜(选填“A’’或“B”)。
(2)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实验次序 | 物体到凸透镜的 距离u/cm |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 的距离v/cm | 光屏上像的大小 |
1 | 60 | 12 | 缩小 |
2 | 30 | 15 | 缩小 |
3 | 20 | 20 | 等大 |
4 | 15 | 30 | 放大 |
5 | 12 | 60 | 放大 |
①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__;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________。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答:________
小明同学总结的下列几个实验中,最能体现“声音的传播”这个探究目的是( )
A.钟罩内芯片的音乐声随罩内空气的减少而逐渐减小 |
B.拉二胡时,手指按琴弦的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不同 |
C.泡沫塑料小球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中会不断地跳动 |
D.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琴弦,听到的声音强弱不同 |
金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场文艺演出,她在舞台上主持时穿的是黄裙子,白上衣,当舞台灯光是红色时,则在红色舞台光的照射下,同学们看到金老师的裙子是______色的,上衣是______色的。
小潘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作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 )


A.正立的虚像 | B.倒立的虚像 | C.正立的实像 | D.倒立的实像 |
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 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__传播;
(2)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 A 处就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现象。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__传播;
(2)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 A 处就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现象。
小明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小明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____厘米。
(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明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帮助小明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

(1)当小明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____厘米。
(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明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帮助小明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