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运动和力
- 机械运动
- 固体压强
- 液体压强
- + 浮力
- 浮力产生的原因
- 阿基米德原理
- 浮力大小的计算
-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 浮力的变化
- 大气压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将一个重为G的鸡蛋放进盛有浓盐水的杯中,鸡蛋漂浮,然后逐渐向杯中加入清水,当鸡蛋下沉至杯底静止时停止加水,如图所示,图中的图象能粗略描述这个过程中浮力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A.![]() | B.![]() ![]() | C.![]() | D.![]() |
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放入茶叶,再倒入开水,茶叶先漂浮在水面上,过一段时间,茶叶逐渐下沉到杯底。

(1)茶叶漂浮在水面,是因为浮力_________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茶叶匀速下沉阶段(不考虑水的蒸发),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茶叶漂浮在水面,是因为浮力_________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茶叶匀速下沉阶段(不考虑水的蒸发),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如图所示的四次实验,高兴地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有关,而且深度越深浮力越大,老师肯定了他的实验,又带他做了一次实验,小明同学便恍然大悟。你认为:

(1)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2)老师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测力计的示数是否不同;
(3)结合五次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液体密度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2)老师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测力计的示数是否不同;
(3)结合五次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液体密度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四个形状不同、高度均为L的实心金属块,用细线拉着,匀速缓慢地放入水深为L的盛水容器中,直至容器底部,此时水未溢出。四个实验中与左下图所描绘的浮力大小F与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一致的是( )


A.![]() | B.![]() | C.![]() | D.![]() |
甲、乙两物体的体积相等,在液体中分别向上和向下运动,如图所示,则它们此时受到的浮力相比较( )


A.甲大 |
B.乙大 |
C.一样大 |
D.无法比较 |
小明用同一物体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中,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求:

(1)物体的质量;_____________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
(3)某液体的密度。________

(1)物体的质量;_____________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
(3)某液体的密度。________
将物块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2.6N;将物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1.8N,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

求:
(1)物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
(2)物块浸在水中的体积。________

求:
(1)物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
(2)物块浸在水中的体积。________
某地在江面上修建一座大桥,如图中甲是使用吊车向江底投放长方形石料的示意图.在整个投放过程中,石料以恒定速度下降.乙是钢绳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从开始投放到石料刚好接触湖底前)。t=0时刻吊车开始下放石料,忽略水的摩擦阻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料在t=20s时开始浸入水中 |
B.石料的重力是1400N |
C.石料受到的浮力始终是500N |
D.石料完全浸没水后钢绳的拉力为900N |
同一物块分别静止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所示。则物块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液体密度大小关系是( )


A.F甲<F乙,ρ甲=ρ乙 | B.F甲>F乙,ρ甲>ρ乙 |
C.F甲>F乙,ρ甲>ρ乙 | D.F甲=F乙,ρ甲>ρ乙 |
某中学科技小组的同学想动手设计一个“浮力秤”,用来称量物体的质量,为此他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如:找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在大容器中装入水,再将小容器漂浮在水中,如图(a)所示,根据小容器浸入水中的深度,刻出“浮力秤”的刻度。

(1)甲同学测得小玻璃容器的底面积是250cm2,质量是0.25kg,大玻璃容器的底面积是300cm2,它们的高度分别是25cm和21cm,小容器的高度已在器壁上标出,如图(b)所示。两容器器壁厚度可忽略不计。称量物体质量时,此“浮力秤”最大测量值是____g,欲使“浮力秤”达到最大测量值,大玻璃容器中水的质量至少是____g。
(2)乙同学说:只要有一只质量已知的砝码,就可以在小玻璃容器上刻出“浮力秤”的刻度。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在大玻璃容器的外表面同样可以标注“浮力秤”的刻度值.这与在小玻璃容器上标注刻度值相比较,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______。

(1)甲同学测得小玻璃容器的底面积是250cm2,质量是0.25kg,大玻璃容器的底面积是300cm2,它们的高度分别是25cm和21cm,小容器的高度已在器壁上标出,如图(b)所示。两容器器壁厚度可忽略不计。称量物体质量时,此“浮力秤”最大测量值是____g,欲使“浮力秤”达到最大测量值,大玻璃容器中水的质量至少是____g。
(2)乙同学说:只要有一只质量已知的砝码,就可以在小玻璃容器上刻出“浮力秤”的刻度。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在大玻璃容器的外表面同样可以标注“浮力秤”的刻度值.这与在小玻璃容器上标注刻度值相比较,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