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运动和力
- 机械运动
- 固体压强
- 液体压强
- + 浮力
- 浮力产生的原因
- 阿基米德原理
- 浮力大小的计算
-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 浮力的变化
- 大气压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所示是小新同学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

(1)如果是你做这个实验,为了减小误差,则图中的操作步骤顺序为_____。
(2)图中_____两个步骤是为了测量浮力的大小。
(3)下面是小新同学实验时设计的表格及填写的实验数据。小新同学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第二次实验数据与其他两次反映的规律不相符,为了得到结论,他将第二次实验中G1的数据改为1.1N,G排的数据改为0.5N。请你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估:_____。

(1)如果是你做这个实验,为了减小误差,则图中的操作步骤顺序为_____。
(2)图中_____两个步骤是为了测量浮力的大小。
(3)下面是小新同学实验时设计的表格及填写的实验数据。小新同学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第二次实验数据与其他两次反映的规律不相符,为了得到结论,他将第二次实验中G1的数据改为1.1N,G排的数据改为0.5N。请你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估:_____。
实验次数 | 物重G(N) | 物体浸没水中测力计示数F(N) | 桶与排出水总重G1(N) | 空桶重G0(N) | 浮力F浮(N) | 排开水重G排(N) |
1 | 1.2 | 0.7 | 1.1 | 0.6 | 0.5 | 0.5 |
2 | 2.0 | 1.5 | 1.0 | 0.6 | 0.5 | 0.4 |
3 | 2.4 | 1.7 | 1.3 | 0.6 | 0.7 | 0.7 |
如图甲所示,圆柱形容器内放入一个体积为200cm3的长方体,现不断往容器内注水,并记录水的总体积V和水所对应的深度h,V和h的对应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g取10N/kg)( )


A.长方体的底面积S1为12cm2 |
B.长方体受到的最大浮力为3N |
C.长方体的密度为0.6×103kg/m3 |
D.容器的底面积S2为50cm2 |
如图所示,体积V=200cm3的木块在绳子拉力F=0.8N的作用下完全浸没在水中(ρ水=1.0×103kg/m3,g取10N/kg,绳子重力不计)。求:

(1)木块此时受到浮力。
(2)木块的重力。

(1)木块此时受到浮力。
(2)木块的重力。
如图所示是小明自制的用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装置:将弹簧和标尺固定在支架上,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块悬挂在弹簧下端,弹簧静止时指针正对标尺上的A位置(本装置使用时,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

(1)向杯中缓慢注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缓慢上移至C位置,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________ 有关,此过程中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化量为△F1;继续向杯中注水,指针________(选填“上移”、“不动”或“下移”):当注满水时,金属块底部受到的压强为p1。
(2)将水倒尽,向杯中缓慢注入某种液体(ρ液≠ρ水),当指针指在C位置时,金属块底部受到的压强为p2,则p1________p2(选填“>”、“=”或“<”),分析推理可知: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还与________有关。
(3)将液体倒尽,用等体积塑料块(ρ水<ρ塑料<ρ金属)替换金属块进行实验。向杯中缓慢注水,从塑料块底部接触水面,到塑料块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化量为△F2,则△F1________ △F2(选填“>”、“=”或“<”)。

(1)向杯中缓慢注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缓慢上移至C位置,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________ 有关,此过程中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化量为△F1;继续向杯中注水,指针________(选填“上移”、“不动”或“下移”):当注满水时,金属块底部受到的压强为p1。
(2)将水倒尽,向杯中缓慢注入某种液体(ρ液≠ρ水),当指针指在C位置时,金属块底部受到的压强为p2,则p1________p2(选填“>”、“=”或“<”),分析推理可知: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还与________有关。
(3)将液体倒尽,用等体积塑料块(ρ水<ρ塑料<ρ金属)替换金属块进行实验。向杯中缓慢注水,从塑料块底部接触水面,到塑料块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化量为△F2,则△F1________ △F2(选填“>”、“=”或“<”)。
将铁块B压在木块A上,A有部分露出水面(如图甲),将B取出吊在A下(不计细线的质量和体积),A仍有部分露出水面(如图乙).则两种情况下,容器内水面高度( )


A.甲图中水面高 | B.乙图中水面高 |
C.两图中水面一样高 | D.无法确定 |
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图甲).图乙和图丙的容器中是同一个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由图中现象可以判断( )


A.密度计在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
B.密度计在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
C.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
D.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
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ρ甲、ρ乙的液体。今有A,B两个实心小球,质量分别为mA、mB , 体积分别为VA、VB , 密度分别为ρA、ρB。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A>ρB>ρ乙 , 则
A.若VA=VB , 将两球都放入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 |
B.若VA=VB , 将两球都放入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ρA:ρB |
C.若mA=mB , 将AB两球分别放入乙、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 |
D.若mA=mB , 将A,B两球分别放入甲、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比为ρB:ρ乙 |
一只铁制的水桶重49N,装满水后重147N,如果这桶水浸没在水中,人提它时所用的力( )
A.小于14N 大于49N | B.小于49N | C.等于49N | D.等于147N |
已知甲、乙两个实心球密度之比 ρ甲:ρ乙=1:2,体积之比V甲:V乙=2:3,放入足够深的某种液体中静止后,所受浮力之比为 F甲:F乙=2:5,则这两个物体在该种液体中静止时所处的状态是( )
A.甲、乙都漂浮在液面上 | B.甲漂浮,乙沉底 |
C.甲、乙都沉底 | D.甲悬浮在液体中,乙沉底 |
有一不吸水木球,其质量为l0g,体积为20cm3,先把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木球球静止时,溢出水的质量为l0g;把它取出擦干,再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溢水杯中,当木球静止时,溢出煤油的质量是(煤油的密度是0.8g/cm3) ( )
A.5g | B.8g | C.l0g | D.16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