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 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 +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古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 |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
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句体现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
下列实例与原理对应的是( )
选项 | 实例 | 原理 |
A | 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B | 乘客候车时不能跨越高铁站台的安全黄线 | 流体压强随流速增大而减小 |
C | 用桨划水时龙舟前进 | 杠杆的平衡条件 |
D | 看到“科学试题卷” | 神经冲动沿着反射弧传导 |
A.A | B.B | C.C | D.D |
小明同学学了八年级科学上册的有关内容后,给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有错的是
A.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对很多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B.飞机升空用到的科学知识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快,所以温度越高,物质溶解越快 |
D.烧红的玻璃会导电,说明温度升高,物质的导电能力会增强 |
小明同学在课外利用身边的硬币进行了如下的一些探究实验:
(一)查寻规律:在地面附近同一高度或高度差不显著的情况下,空气流速v与压强p的关系可表示为
;式中C是常量,ρ表示空气密度.根据上述关系式可知:
(1)空气流速越大,压强_______;
(2)常量C表示空气流速为0时的________。
(二)设计实验:本研究需要知道硬币的质量m(或重力G)和硬币上(或下)表面面积S。

(3)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上(或下)表面面积。
①测得硬币的直径D=_______________cm。
②根据数学公式
即可算出硬币上(或下)表面面积。
(4)先利用天平称出多个硬币的总质量,然后计算出单个硬币的质量m;(3)(4)两次实验中用了同一种方法测物理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5)请导出刚好将硬币吹起时吹气速度v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用ρ、S、m、g表示).
(一)查寻规律:在地面附近同一高度或高度差不显著的情况下,空气流速v与压强p的关系可表示为

(1)空气流速越大,压强_______;
(2)常量C表示空气流速为0时的________。
(二)设计实验:本研究需要知道硬币的质量m(或重力G)和硬币上(或下)表面面积S。

(3)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上(或下)表面面积。
①测得硬币的直径D=_______________cm。
②根据数学公式

(4)先利用天平称出多个硬币的总质量,然后计算出单个硬币的质量m;(3)(4)两次实验中用了同一种方法测物理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5)请导出刚好将硬币吹起时吹气速度v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用ρ、S、m、g表示).
小明利用玻璃瓶、细管和带颜色的水自制了一个气压计和一个温度计(如图甲和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拿着甲图中的自制气压计上高山过程中,细管中的水柱会下降 |
B.如用一个细玻璃管在甲图细管口上方水平吹气,管中水柱会上升 |
C.把乙图中自制温度计放入冷水中,细管中的水柱会下降 |
D.用力捏乙图中自制温度计的小瓶,细管中的水柱会上升 |
在一次课外实践活动中,某兴趣小组进行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探究.可供选择的器材有三组:
①两张薄纸片;
②两个乒乓球、一只吸管、两根筷子;
③两只纸船、一个脸盆、一只千水枪、清水
假如你是该小组成员之一,请你选择一组器材完成实验探究,并将表格填写完整
①两张薄纸片;
②两个乒乓球、一只吸管、两根筷子;
③两只纸船、一个脸盆、一只千水枪、清水
假如你是该小组成员之一,请你选择一组器材完成实验探究,并将表格填写完整
实验器材(序号) | ________ |
实验过程 | ________ |
实验现象 | ________ |
实验结论 | ________ |
为探究机翼获得升力的大小与机翼迎角、机翼厚度有什么关系。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电风扇、若干质量相同机翼厚度不同的机翼模型,按图甲方式进行如下实验:
①调节电风扇以2米/秒的风速水平吹向厚度为1厘米的机翼摸型,并使机翼摸型的迎角为5°,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②换取机翼厚度不同的机翼模型如图乙,使其分别为2厘米、4厘米,重复步骤①。
③换取机翼厚度为2厘米机翼模型,改变迎角大小,使其分别为10°、15°、20°,重复步骤①。
④把相关数据整理记录在下表中。

(1)从实验中可以得出机翼获得升力与迎角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从实验可知,在风速和迎角保持相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随机翼厚度增加而减小,请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次实验,风速为2米/秒,迎角为5°,测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1牛,则本次实验选用的机翼厚度可能是:_________。
A、2.5厘米 B、3.5厘米 C、4.5匣米 D、5.5厘
①调节电风扇以2米/秒的风速水平吹向厚度为1厘米的机翼摸型,并使机翼摸型的迎角为5°,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②换取机翼厚度不同的机翼模型如图乙,使其分别为2厘米、4厘米,重复步骤①。
③换取机翼厚度为2厘米机翼模型,改变迎角大小,使其分别为10°、15°、20°,重复步骤①。
④把相关数据整理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组别 | 风速 (米/秒) | 机翼厚度(厘米) | 迎角(°) | 弹簧测力计示数(牛) |
1 | 2 | 1 | 5 | 11.0 |
2 | 2 | 2 | 5 | 9.1 |
3 | 2 | 4 | 5 | 7.6 |
4 | 2 | 2 | 10 | 7.4 |
5 | 2 | 2 | 15 | 6.1 |
6 | 2 | 2 | 20 | 7.4 |

(1)从实验中可以得出机翼获得升力与迎角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从实验可知,在风速和迎角保持相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随机翼厚度增加而减小,请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次实验,风速为2米/秒,迎角为5°,测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1牛,则本次实验选用的机翼厚度可能是:_________。
A、2.5厘米 B、3.5厘米 C、4.5匣米 D、5.5厘
如图所示,用双手分别捏着两张纸条的一端,使它们垂挂在胸前,猜测一下,如果沿两张纸条的中间向下吹气,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操作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将它记录在下面的横线上。

(1)你的猜测:________________;
(2)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
(3)你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

(1)你的猜测:________________;
(2)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
(3)你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用手握住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猜测一下,如果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操作一下,你能看到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1)你的猜测:________。
(2)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
(3)你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

(1)你的猜测:________。
(2)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
(3)你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