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 运动和力
- 运动和力
- 机械运动
- 固体压强
- 液体压强
- 浮力
- 大气压
- 电和磁
- 波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当火车驶过时,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即使与火车保持一定的距离,也非常危险。以下现象不能用解释此现象的规律解释的是
A.风沿着窗外的墙面吹过时,窗口悬挂的窗帘会飘向窗外 |
B.用吸管把饮料吸进嘴里 |
C.大风会把不牢固的屋顶掀翻 |
D.护航编队各船只多采用前后行驶而非并排行驶 |
图为对流演示装置,方形玻璃管内盛满有色液体,在A处用酒精灯进行加热,一会儿发现管内液体会沿着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流动。现改用冰块使管内液体反方向流动,则可将冰块放在___处(填字母编号)。大气中的对流层也在时刻发生这样的现象,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___,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所以对流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用水平拉力先后两次拉着重为20N的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直线运动。第一次拉力为10N,物体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对物体做了20J的功;第二次拉力增大为20N,拉力对物体做了48J的功。分析两次做功过程,可知:
(1)第一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N,物体运动了________m。
(2)第二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N,物体运动了________m。
(1)第一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N,物体运动了________m。
(2)第二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N,物体运动了________m。
材料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O为支点(OA<OB),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甲、乙物体(不溶于水)浸没于水中,杠杆将会( )


A.A端下沉 |
B.B端下沉 |
C.仍保持平衡 |
D.无法确定 |
在学习《速度》一节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


(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乙图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
(2)分析表中数据,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丙,其中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如果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纸锥,以下选项正确的是________ 。


纸锥编号 | 下落高度h/m | 扇形纸片半径r/cm | 剪掉的扇形圆心角θ/° | 纸锥锥角α/° | 下落时间t/s |
1 | 1.9 | 10 | 90 | 81.9 | 2.20 |
2 | 1.9 | 10 | 135 | 71.1 | 1.84 |
3 | 1.9 | 5 | 90 | 81.9 | 2.20 |
(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乙图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
(2)分析表中数据,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丙,其中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如果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纸锥,以下选项正确的是________ 。
A.4号纸锥先到地面 | B.5号纸锥先到地 | C.两个纸锥同时到达地面 |
如图所示,一个充气的气球下面挂一金属块,把它们放入水中某处恰能静止。如把系统的位置轻轻向下移动一些,则金属块和气球( )


A.向下运动![]() | B.向上运动![]() | C.仍能静止![]() | D.不能确定 |
在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甲、乙两同学对“物体的上浮或下沉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探究。他们各自将一根新鲜萝卜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萝卜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如图 1 所示)。为了使漂浮的萝卜沉下去,两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
甲: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如图 2 所示),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沉入水底。
乙:也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一半插入萝卜中(如图 3 所示),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也沉入水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受力的角度看,他们在萝卜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________的大小。
(2)结合两位同学的实验目的、过程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虽然两同学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为甲同学的方法更科学。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
甲: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如图 2 所示),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沉入水底。
乙:也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一半插入萝卜中(如图 3 所示),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也沉入水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受力的角度看,他们在萝卜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________的大小。
(2)结合两位同学的实验目的、过程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虽然两同学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为甲同学的方法更科学。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
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 |
B.沉下去的物体受到浮力一定比浮上去的物体受到浮力小 |
C.浮力大小与受到浮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
D.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一般是不同的 |
在宠物商店买了热带鱼后,商家一般会将鱼放在装有水的透明塑料袋中扎好,方便顾客带走,回家后,将其直接放入盛水的玻璃缸中,不计塑料袋质量,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A.![]() | B.![]() | C.![]() | D.![]() |
底面积为S0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内装有密度为ρ0的液体,横截面积为S1的圆柱形木块由一段非弹性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且部分浸入液中,此时细线刚好伸直,如图所示.已知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现往容器中再缓慢注入密度为ρ0的液体,直到细线刚好被拉断为止.请解答下列问题;

(1)画出细线刚好伸直时,木块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_______
(2)导出细线未拉断前,细线对木块拉力F与注入的液体质量m之间的关系式;______
(3)求出细线刚好被拉断时与细线断后容器中液面恢复稳定时,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变化量.________

(1)画出细线刚好伸直时,木块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_______
(2)导出细线未拉断前,细线对木块拉力F与注入的液体质量m之间的关系式;______
(3)求出细线刚好被拉断时与细线断后容器中液面恢复稳定时,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变化量.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