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高锰酸钾是初中常用的一种试剂,它可以和很多物质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小明和小丽把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H2C2O4]溶液混合,发现刚开始反应时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后褪色速度突然加快。为了探究反应过程中褪色速度加快的原因,小明查到了如下资料:
资料1:2KMnO4 + 5 H2C2O4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8H2O + 10CO2↑
资料2:通常情况下,反应物浓度变大,反应加快;温度升高,反应加快。
(1)根据这些资料,小明提出了两个假设。
假设一: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物浓度变大引起的;
假设二: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引起的;
小明经过分析,否定了假设一,理由是________。
(2)小丽针对假设二进行实验探究后,经过思考,又做了如下实验:
把经过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分为两份,分装A、B两试管,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并置于同一水浴中。迅速向A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MnSO4 , 发现A试管中溶液褪色明显快于B试管。上述实验中,把2支试管置于用一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
资料1:2KMnO4 + 5 H2C2O4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8H2O + 10CO2↑
资料2:通常情况下,反应物浓度变大,反应加快;温度升高,反应加快。
(1)根据这些资料,小明提出了两个假设。
假设一: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物浓度变大引起的;
假设二: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引起的;
小明经过分析,否定了假设一,理由是________。
(2)小丽针对假设二进行实验探究后,经过思考,又做了如下实验:
把经过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分为两份,分装A、B两试管,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并置于同一水浴中。迅速向A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MnSO4 , 发现A试管中溶液褪色明显快于B试管。上述实验中,把2支试管置于用一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
请分析、比较以下几组化学反应,得出结论.
组别 | 化学方程式 | 结论 |
Ⅰ | 6CO2+6H2O![]() CO2+H2O═H2CO3 | 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 原因________ . |
Ⅱ |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 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 原因________ . |
Ⅲ | C+O2(充足)![]() 2C+O2(不充足) ![]() | 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 原因________ . |
Ⅳ | 2KClO3![]() 2KClO3 ![]() | 反应物相同,反应速率不同, 原因________ . |
实践与应用 | 科学探究正努力实现对化学反应的控制,很多化学家致力于研究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把过多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若让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CO2+6H2 ![]() |
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操作的规范性等都很重要,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1)研究酶的催化作用可能会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小钱设计如下探究:取试管3支,编号,按下表分别加入试剂,摇匀,迅速置于37℃的水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碘液3滴,观察其颜色变化.
在看了小钱的设计及实验后,同桌的小唐认为凭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小钱的猜想.小唐提出应该将实验中的CuSO4溶液更换成CuCl2才更有说服力。如果你也一起探究,你还可以建议小钱做怎样的更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钱同学用下图装置实验,在烧瓶底部放入MnO2,打开分液漏斗注入双氧水,烧瓶内立即产生大量气泡,过一会儿发现打开活塞的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静止了片刻漏斗末端出水不畅,请你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的弹簧秤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有挂钩的拉杆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上的O点,外壳上固定一个圆环,整个外壳重为G,弹簧和拉杆的质量忽略不计。现将该弹簧秤以如图乙和丙的两种方式固定在地面上,并分别用同样的力F0(F0>G)竖直向上拉弹簧秤,稳定后乙图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_______,丙图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________。

(1)研究酶的催化作用可能会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小钱设计如下探究:取试管3支,编号,按下表分别加入试剂,摇匀,迅速置于37℃的水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碘液3滴,观察其颜色变化.
编号 | 0.25%淀粉溶液(ml) | 蒸馏水(ml) | 1%NaCl 溶液(ml) | 1%CuSO4 溶液(ml) | 唾液溶液(ml) | 加入碘液3滴后现象 |
1 | 3 | 1 | - | - | 1 | 不变蓝 |
2 | 3 | - | 1 | - | 1 | 不变蓝 |
3 | 3 | - | - | 1 | 1 | 变蓝色 |
在看了小钱的设计及实验后,同桌的小唐认为凭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小钱的猜想.小唐提出应该将实验中的CuSO4溶液更换成CuCl2才更有说服力。如果你也一起探究,你还可以建议小钱做怎样的更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钱同学用下图装置实验,在烧瓶底部放入MnO2,打开分液漏斗注入双氧水,烧瓶内立即产生大量气泡,过一会儿发现打开活塞的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静止了片刻漏斗末端出水不畅,请你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的弹簧秤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有挂钩的拉杆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上的O点,外壳上固定一个圆环,整个外壳重为G,弹簧和拉杆的质量忽略不计。现将该弹簧秤以如图乙和丙的两种方式固定在地面上,并分别用同样的力F0(F0>G)竖直向上拉弹簧秤,稳定后乙图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_______,丙图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________。


经研究证明,中学科学实验所用的酒精灯使用浓度为80%的酒精最佳,如果酒精浓度过大(大于95%)易烧焦灯芯,过小(低于40%)酒精灯易熄灭。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近日,网上一条名为“沸腾可乐”的帖子称“可乐和曼妥思薄荷糖同时服用可致命”。这让平时吃惯了这两种东西的人们着实吓出了一身冷汗。小柯为验证这件事,把2颗曼妥思薄荷糖放入一瓶可乐中,马上出现了喷涌现象,但两者同时食用后,身体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感觉。小柯百思不得其解,最终查阅资料得知此喷涌现象属正常反应,主要是曼妥思薄荷糖表面含有阿拉伯胶,它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却能加快可乐等碳酸饮料分解,使之瞬间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出现喷涌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阿拉伯胶在反应中相当于催化剂 |
B.喷涌而出的二氧化碳是一种氧化物 |
C.喷涌现象发生时,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
D.把曼妥思薄荷糖放入雪碧中不能形成喷涌现象 |
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中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Br2)和银,玻璃颜色变深,请判断此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_作用。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 化学反应事实 |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
A |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 反应物浓度 |
B |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 反应温度 |
C |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 催化剂 |
D |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 反应物的种类 |
A.A | B.B | C.C | D.D |
为研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小明选取成分相同的大理石碎屑、块状大理石两种样品各6克,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每2分钟测量C装置中吸收到的由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并记录前18分钟数据如下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1)B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测量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比实际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小。试分析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
(3)结合表格分析,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最多能生成___________克二氧化碳?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
时间/分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大理石碎屑生成的CO2质量/克 | 0 | 1.45 | 1.75 | 1.98 | 2.18 | 2.30 | 2.36 | 2.40 | 2.40 | 2.40 |
块状大理石生成的CO2质量/克 | 0 | 0.45 | 0.80 | 1.10 | 1.36 | 1.60 | 1.81 | 1.98 | 2.11 | 2.20 |

(1)B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测量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比实际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小。试分析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
(3)结合表格分析,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最多能生成___________克二氧化碳?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
为了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某实验小组取等量的碳酸盐和足量等浓度的酸,设计了以下四种反应物组合进行探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①: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
实验②:大理石粉末与稀盐酸
实验③: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
实验④: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

(1)根据实验结果,他们决定选择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他们不选择①的原因是_____。
(2)探究结果说明,影响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快慢的因素有_____。
(3)上述四种反应都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实验①: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
实验②:大理石粉末与稀盐酸
实验③: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
实验④: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

(1)根据实验结果,他们决定选择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他们不选择①的原因是_____。
(2)探究结果说明,影响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快慢的因素有_____。
(3)上述四种反应都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小东同学模拟酸雨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已知SO2化学性质与CO2相似):①分别取等质量的硫粉在酒精灯上引燃后,伸入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集气瓶中;②充分燃烧后,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充分振荡,使生成的气体全部溶于水;③分别取其中一份大理石与其中一份反应后的溶液混合,反应开始时,下列哪种组合冒出气泡的速率最快 ( )



A.甲瓶溶液和丙 | B.甲瓶溶液和丁 |
C.乙瓶溶液和丙 | D.乙瓶溶液和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