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 分子
- 元素
- 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24 | B.属于非金属元素 |
C.一个铬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 | D.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克 |
令X、Y、Z和R分别代表四种元素。若aXm+、bYn+、cZn-、dRm-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令a、b、c、d分别为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依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该图不能说明的是( )


A.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发生改变 |
B.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发生改变 |
C.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
D.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_________,⑥_________,⑦_________,⑪_________;
(2)我们将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则第三周期第ⅧA族元素所对应的氢化物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3)在①~⑫元素中,最稳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 )中填数字,横线上填元素符号);
(4)金属性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失去电子的能力。失电子能力越强的粒子所属的元素金属性就越强;反之越弱,而其非金属性就越强。在第三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均填元素符号)
(5)画出③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
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2 | | | | | ① | | ② | |
3 | ③ | ④ | ⑤ | ⑥ | | ⑦ | ⑧ | ⑨ |
4 | ⑩ | ⑪ | | | | | ⑫ | |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_________,⑥_________,⑦_________,⑪_________;
(2)我们将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则第三周期第ⅧA族元素所对应的氢化物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3)在①~⑫元素中,最稳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 )中填数字,横线上填元素符号);
(4)金属性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失去电子的能力。失电子能力越强的粒子所属的元素金属性就越强;反之越弱,而其非金属性就越强。在第三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均填元素符号)
(5)画出③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
根据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自从丹麦科学家玻尔建立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模型后,许多科学家进一步深入研究,找到了核外电子排布的许多规律。其中最基本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288”规律,即当一个原子核外有许多电子分层排布时,先排第一层且最多排两个,再排第二层且最多排8个……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
当最外层电子排满时,该原子(或离子)是最稳定的。一般,当其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时,这种原子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显示出金属性: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时,该原子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显示出非金属性。

如图所示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则:
(1)根据该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确定该元素名称为_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__;
(2)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3个电子而成为________离子。
(3)该元素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元素。
自从丹麦科学家玻尔建立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模型后,许多科学家进一步深入研究,找到了核外电子排布的许多规律。其中最基本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288”规律,即当一个原子核外有许多电子分层排布时,先排第一层且最多排两个,再排第二层且最多排8个……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
当最外层电子排满时,该原子(或离子)是最稳定的。一般,当其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时,这种原子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显示出金属性: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时,该原子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显示出非金属性。

如图所示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则:
(1)根据该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确定该元素名称为_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__;
(2)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3个电子而成为________离子。
(3)该元素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元素。
下表是几种原子的构成情况,三位同学认真思考后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小刚: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小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小伟: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老师听了三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后说:“大家总结得非常好,都开动了脑筋。但有一位同学的结论不准确需要加以修正,而且表中还隐藏着其他的一些结论。”
请你认真思考三位同学的观点并对照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同学的结论中不准确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2)从表中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提出一条即可)。
原子种类 | 质子数 | 中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相对原子质量 |
氢 | 1 | 0 | 1 | 1 |
碳 | 6 | 6 | 6 | 12 |
氧 | 8 | 8 | 8 | 16 |
钠 | 11 | 12 | 11 | 23 |
镁 | 12 | 12 | 12 | 24 |
小刚: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小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小伟: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老师听了三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后说:“大家总结得非常好,都开动了脑筋。但有一位同学的结论不准确需要加以修正,而且表中还隐藏着其他的一些结论。”
请你认真思考三位同学的观点并对照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同学的结论中不准确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2)从表中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提出一条即可)。
最新科技报道,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
离子和
分子,以下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 B.![]() |
C.一个![]() | D.一个![]() |
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以下对该反应前、反应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 |
B.反应前、后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
C.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不变 |
D.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为![]() |
将一定量的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密闭的容器中点燃,生成9g水,又知原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2,则原混合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1886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第一次制得了氟的气态单质,并确定其化学式为
,它几乎可以与所有金属直接化合,且在化合物中氟几乎都呈-1价。F元素属于________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科学家还用
(氙气)和
首次合成了含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物
,其中PtF6-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原子团,
中
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