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 分子
- 元素
- 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
A.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C.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
D.分子间有空隙,而原子间无空隙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原子 |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 |
D.不同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一定不同 |
下列推理或归纳合理的是( )
A.由同种分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
B.离子是带电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
C.氧原子和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
D.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
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强烈地震,从而引发核泄露危机,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
(1)碘-131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
(2)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另外一种碘原子“碘-127”,其核内质子数是53,中子数是74,它与碘-131的关系是________。
(3)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
(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 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
配料表:氯化钠、碘酸钾(
)
净含量:500 g
碘含量(以I计):
(问题分析)500 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能否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1)碘-131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
(2)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另外一种碘原子“碘-127”,其核内质子数是53,中子数是74,它与碘-131的关系是________。
A.同种元素 | B.同种物质 | C.同种分子 | D.同种原子 |
(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 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
配料表:氯化钠、碘酸钾(

净含量:500 g
碘含量(以I计):

(问题分析)500 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能否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或构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
B.混合物一定是由多种分子构成,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 |
C.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同种元素组成的不一定是单质 |
D.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多种元素组成的不一定是化合物 |
本学期,老师为我们做了许多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事件可以作为证据的是()
A.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证明地球是球体 |
B.两本科学书相对挤压隆起证明板块的碰撞情形 |
C.芝麻和黄豆混合总体积减小证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
D.老师在前面喷香水,后排同学也能闻到香味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
杭州西湖风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植被数量多,种类广,这是因为西湖景区土壤中富含氮、磷。土壤中的“氮”、“磷”指的是____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元素”)。在土壤成分的测定中人们常用硒粉-硫酸消化法来检验“氮”的含量,已知硒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9,则一个硒原子中含有中子数为________,硫酸(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