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5
C.该元素原子质子数为34D.该元素原子中子数为45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属于符号的正确选项是(   )
A.杭州地铁标志
B.眼球结构
C.直方图
D.“玉兔号”月球车模型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红墨水在我们的实验中有很多用途,如下图所示为课本中的两个实验,都用到了红墨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两个实验都证明了分子的一些特点
B.这两个实验用到红墨水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甲实验中有红墨水的酒精和水通过颠倒几次最终混合在一起,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乙实验中必须将注射器中的红墨水注入水的底部,否则实验就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保持金属钠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钠分子B.钠离子C.钠原子D.无法确定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对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属于钠元素B.化学性质相同
C.钠离子比钠原子少一个电子D.核电荷数相同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书写的元素符号正确的是(    )
A.钠—
B.氢—
C.氧—S
D.钙—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Fe、Fe2+、Fe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B.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C.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它们是同种元素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所示:

①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荧光屏——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④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之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粒子就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科学理论的建立要有一个又一个的证据,在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中,卢瑟福揭开了原子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请回答:
(1)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氮原子核)散射实验,用一些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而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
A.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负电
C.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
(2)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________。
(3)从原子变化上看,上述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目前已公认合成了一种新型元素——第113号元素“鉨”(nǐ),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中鉨的相关信息,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鉨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86B.鉨原子的质子数为113
C.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3D.鉨原子的中子数为113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