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 分子
- 元素
- 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


A.分子间存在斥力 |
B.分子间存在引力 |
C.分子间存在间隙 |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下列推理或归纳合理的是
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
C.氧原子和氮原子电子层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
D.在金属和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
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 D.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
小丁对与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有疑问,为什么不是整数?查阅资料后发现原来是根据这种元素的所有同位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求得的加权平均数。如氯元素在自然界中同位素有Cl-35和Cl-37,这两种同位素自然界中Cl-35约占75%,Cl-37约占25%,那么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氯原子有_______ 个质子。
名称 | 符号 | 相对原子质量 |
氢 | H | 1.008 |
碘 | I | 126.91 |
铁 | Fe | 55.85 |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A.原子很小 |
B.原子呈电中性 |
C.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
D.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
已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如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素异形体,红磷和白磷也是同素异形体。某同学查阅有关资料得知:铁有δ−Fe、γ−Fe、α−Fe三种同素异形体。三种晶体在不同温度下能发生以下转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δ−Fe、γ−Fe、α−Fe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 |
B.δ−Fe、γ−Fe、α−Fe属于同种物质 |
C.δ−Fe、γ−Fe、α−Fe三种铁单质的性质都相同 |
D.δ−Fe、γ−Fe、α−Fe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 |
2016年6月8号,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正式公布了4种新发现元素:113号元素Nihonium,115号元素Miscovium,117号元素Tennessine和118号元素Oganesson。他们有5个月的“公示期”,如无明显反对,这四个名字将正式启用,关于115号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mo | B.相对原子质量为290 |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5 | D.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7 |
(1)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铁、氟、锌、硒、碘等,虽然含量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 (选填“阴”或“阳”)离子;
(2)如图为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2)如图为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_____(填“正确”或“错误”)。

(2)卢瑟福进行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如图甲是卢悲福用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_____。
(3)卢瑟福在散射实验中(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_____
(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_____(填“正确”或“错误”)。

(2)卢瑟福进行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如图甲是卢悲福用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_____。
A.建立模型的过程 | B.得出结论的过程 |
C.提出问题的过程 | D.验证证据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