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水
- 空气
- 金属
- + 常见的化合物
- 物质的酸碱性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他们依据所学的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由此小刚认为白色粉末是Na2CO3。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确___,并简述理由;___
(2)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确___,并简述理由;____
(3)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Na2CO3。为了验证猜想③,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你认为她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
他们依据所学的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由此小刚认为白色粉末是Na2CO3。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确___,并简述理由;___
(2)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确___,并简述理由;____
(3)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Na2CO3。为了验证猜想③,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你认为她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
在实验考查中,某同学抽到了有关物质间反应的试题。在实验中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产生了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后观察到的现象与预想的不一样,除了产生气泡外,还有不能溶解的物质。
(1)你觉得此时他应如何填写滴加稀硝酸后的实验现象?____(填“沉淀全部溶解.产生气泡”或“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2)事后,他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到了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由于前一组同学实验后用自来水洗涤试管,而自来水是含有氯离子的,所以沉淀中含有____(填化学式)不能被稀硝酸溶解。
(1)你觉得此时他应如何填写滴加稀硝酸后的实验现象?____(填“沉淀全部溶解.产生气泡”或“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2)事后,他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到了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由于前一组同学实验后用自来水洗涤试管,而自来水是含有氯离子的,所以沉淀中含有____(填化学式)不能被稀硝酸溶解。
常温下,氯酸钾的溶解度较小,在工业上可通过如下转化制得。

(1)反应Ⅱ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2)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填名称)。

(1)反应Ⅱ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2)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填名称)。
小明同学取下列生活中的物质,测得其pH如下表所示:
由此判断:
(1)酸性最强的物质是________。
(2)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物质是________(填一种物质即可)
(3)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小明生活的环境所降的雨水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酸雨。
物质 | 肥皂水 | 雨水 | 糖水 | 柠檬汁 | 洗洁精 |
pH | 10.2 | 5.2 | 7.0 | 2.5 | 12.2 |
由此判断:
(1)酸性最强的物质是________。
(2)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物质是________(填一种物质即可)
(3)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小明生活的环境所降的雨水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酸雨。
吴梓萌同学用铁、硫酸、氢氧化钡、硫酸铜和碳酸钠五中物质玩化学拼图游戏(如图),游戏规则要求图中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其中C物质的溶液呈蓝色,A与E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1)C物质是______,A物质的用途是______;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按游戏规则,下列能替代B物质的是(填序号)______。
①银 ②氯化铁 ③氯化钡 ④氧化铜

(1)C物质是______,A物质的用途是______;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按游戏规则,下列能替代B物质的是(填序号)______。
①银 ②氯化铁 ③氯化钡 ④氧化铜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某化学研究小组测定茶叶中钙元素含量的实验方案如下:(已知茶叶中铝、铁元素对钙离子的测定有影响,所以要预先除去,溶液中铝离子、铁离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的pH在6左右,加热有利于沉淀聚沉)
①称取100g干燥的茶叶,充分灼烧使茶叶灰化,再用研钵磨细后移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00mL盐酸,搅拌、过滤、洗涤。
②向步骤0所得滤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为67左右,再加热煮沸30min,过滤后得到滤液和沉淀
③向步骤②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足量无水碳酸钠,充分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液和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灼烧灰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加热煮沸30min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茶叶中钙元素的含量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课本中的哪一个实验,与上述科学研究方法最相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称取100g干燥的茶叶,充分灼烧使茶叶灰化,再用研钵磨细后移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00mL盐酸,搅拌、过滤、洗涤。
②向步骤0所得滤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为67左右,再加热煮沸30min,过滤后得到滤液和沉淀
③向步骤②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足量无水碳酸钠,充分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液和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灼烧灰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加热煮沸30min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茶叶中钙元素的含量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课本中的哪一个实验,与上述科学研究方法最相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
B.奥斯特实验证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
C.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
D.探究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生成的 |
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如图是两种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图中,稀释浓硫酸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2)A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B图中玻璃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 。

(1)两图中,稀释浓硫酸操作正确的是
(2)A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
B. ![]() |
C. ![]()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