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水
- 空气
- 金属
- + 常见的化合物
- 物质的酸碱性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FeCl3、NaOH、Na2SO4、KCl |
B.Na2CO3、HCl、CaCl2、HNO3 |
C.KNO3、HCl、NaOH、FeCl3 |
D.NH4Cl、KOH、Na2SO4、BaCl2 |
(8分) 某粉末状混合物试样,是由下列五种物质中的几种等质量组成:①NaCl;②Na2SO4;③Na2CO3;④CuSO4(无水);⑤CaCl2。为了要确定该粉末试样的成份,小王自己设计了一组检验方案
实验一:取粉末试样约2克于烧杯中,加蒸馏水约200毫升,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X
实验二:在溶液X中加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直至不再冒气泡后得无色透明溶Y
实验三:在溶液Y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四:继续滴加BaCl2溶液至足量,过滤分离出白色沉淀,得无色透明滤液Z
实验五:在滤液Z中,滴入AgNO3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用序号①~⑤填空,原粉末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2)从整个方案设计看,你认为王同学不需要做哪些实验也能得出以上结论 。
(3)为确定试样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则要把实验二和实验三中所滴加的药品依次改为 。
实验一:取粉末试样约2克于烧杯中,加蒸馏水约200毫升,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X
实验二:在溶液X中加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直至不再冒气泡后得无色透明溶Y
实验三:在溶液Y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四:继续滴加BaCl2溶液至足量,过滤分离出白色沉淀,得无色透明滤液Z
实验五:在滤液Z中,滴入AgNO3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用序号①~⑤填空,原粉末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2)从整个方案设计看,你认为王同学不需要做哪些实验也能得出以上结论 。
|
(3)为确定试样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则要把实验二和实验三中所滴加的药品依次改为 。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又给这些生命提供丰富的资源.化工厂利用海水和贝壳(主要成分CaCO3)制取金属镁,流程如下:

写出由贝壳制取氢氧化镁这一步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整个流程一共包含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 。
(1)化合反应(2)分解反应(3)复分解反应(4)置换反应

写出由贝壳制取氢氧化镁这一步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整个流程一共包含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 。
(1)化合反应(2)分解反应(3)复分解反应(4)置换反应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和一瓶未标浓度的稀盐酸。为测定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和稀盐酸的浓度,他们取9.3g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于锥形瓶中,加人50g水,充分溶解,再向锥形瓶中滴加未知浓度的稀盐酸。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1)9.3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未知浓度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求:(1)9.3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未知浓度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有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中含H2O7.32%, K2CO32.48%,KOH90.2%。若将此样品W(g)克加入到98g20%的稀硫酸中,过量的酸再用20g10% 的KOH溶液中和,恰好完全反应。将中和后溶液蒸发,可以得到的固体质量是()
A.17.4 g | B.30.8 g | C.34.8 g | D.30.8∽34.8 g |
下表中,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和反应类型归类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方法 | 反应类型 |
A | CuO粉 | Cu粉 | 在空气中加热 | 化合反应 |
B | CO2 | CO | 通过灼热的CuO | 置换反应 |
C | H2 | HCl | 通过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 分解反应 |
D | KCl | K2SO4 | 溶解,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并过滤 | 复分解反应 |
A.A | B.B | C.C | D.D |
某水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K+、Cl—、Mg2+、Ba2+、CO32—、SO42—离子中的几种,现取200克溶液等分成两份,进行如下实验: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生成;第二份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后,得到沉淀6.27克,经足量的硝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克。根据上述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一定含有Cl— |
B.该溶液一定不含Ba2+,可能存在Mg2+ |
C.该溶液一定存在K+,且每份溶液中K+的质量不小于2.34克 |
D.该溶液中一定有CO32—、SO42—,且每份溶液中CO32—的质量为3.94克 |
取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的溶液A, 向其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下(pH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

(1)写出BC段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2)E点时的溶液中溶质含 (填化学式)。

(1)写出BC段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2)E点时的溶液中溶质含 (填化学式)。
现代城市中有各类喷泉,其原理都是利用了水的压强差,化学中的喷泉原理与其相似,应用了烧瓶内外的压强差。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加入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滴管a中有H2O。实验时先从滴管a处挤入几滴H2O,随即打开止水夹b,若要形成喷泉,烧瓶内的气体X可能的是()


A.CO | B.N2 | C.HCl | D.O2 |
A、B、C、D、E、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D是盐,B、C是碱,E是酸。它们相互间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C+E="A+2F" ②2B+E="D+2F" ③A+2B=C↓+D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F ;E 。
(2)C物质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填编号)。
①C+E="A+2F" ②2B+E="D+2F" ③A+2B=C↓+D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F ;E 。
(2)C物质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填编号)。
A.NaOH | B.Mg(OH)2 | C.Ba(OH)2 | D.Fe(OH)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