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 水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正常情况下人的胃液pH为0.8~1.5,相应含HCl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2%~0.4%,胃液中HCl过多与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某人出现反胃、吐酸水的症状,经检查其胃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1.495%(胃液密度约为1g/cm3)。
(1)正常情况下,人的胃液显 性;
(2)若人的胃液总量为100mL,正常人胃液中HCl的质量范围为 g;
(3)服用碱性药品可以治疗胃液中HCl含量过多,你认为该患者 填(“能”或“不能”)服用氢氧化钠来治疗胃液中HCl过多,理由是 ;
(4)医生给患者开的药品为胃舒平(有效成分是Al(OH)3),每片胃舒平含Al(OH)3的质量为0.39g。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箅该患者至少服用多少片的胃舒平,胃液才能恢复正常?(请写出计算过程)
(1)正常情况下,人的胃液显 性;
(2)若人的胃液总量为100mL,正常人胃液中HCl的质量范围为 g;
(3)服用碱性药品可以治疗胃液中HCl含量过多,你认为该患者 填(“能”或“不能”)服用氢氧化钠来治疗胃液中HCl过多,理由是 ;
(4)医生给患者开的药品为胃舒平(有效成分是Al(OH)3),每片胃舒平含Al(OH)3的质量为0.39g。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箅该患者至少服用多少片的胃舒平,胃液才能恢复正常?(请写出计算过程)
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的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阅读后计算:

(1)该硫酸溶液未开启前质量为____________克(盛装的瓶子除外);其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克。
(2)欲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这种硫酸多少毫升?(精确到0.1)(写出解题过程)
(3)配制过程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可多选)。

(1)该硫酸溶液未开启前质量为____________克(盛装的瓶子除外);其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克。
(2)欲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这种硫酸多少毫升?(精确到0.1)(写出解题过程)
(3)配制过程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可多选)。
A.托盘天平 | B.烧杯 | C.量筒 | D.玻璃棒E、药匙 |
将10%食盐水倒掉一半,余下的食盐水的质量分数__ 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下同)。将70℃时15%硫酸铜溶液从20℃降温到80℃(无晶体析出,但有部分水分被蒸发),此时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__ _。
22.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体放出,试管a 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检验b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甲图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三位同学分别向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1)实验中发现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仍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
(2)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乙图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
乙同学、丙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丙图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
经讨论与分析,乙、丙同学的实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酸 。
(3)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电极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
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 。
(4)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甲同学用
来测定溶液,原因是 。
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 ,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因为造成(3)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 。
(解释与结论)用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时,电解后溶液混合均匀,呈中性。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甲图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三位同学分别向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1)实验中发现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仍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
(2)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乙图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
乙同学、丙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丙图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
经讨论与分析,乙、丙同学的实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酸 。
(3)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电极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
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 。
(4)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甲同学用
来测定溶液,原因是 。
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 ,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因为造成(3)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 。
(解释与结论)用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时,电解后溶液混合均匀,呈中性。
工业上侯氏制碱法得到的纯碱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化验员要对每批次的纯碱产品进行检验。在实验室中取30g纯碱样品,平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锥形瓶中(锥形瓶的质量为60g),每次充分反应后都进行称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第一次加入纯碱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克.
(2)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计算第一次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第二次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请简述理由 .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加入纯碱样品的质量/克 | 6 | 6 | 6 | 6 | 6 |
反应后电子天平的示数/克 | 163.8 | 167.6 | 171.4 | 177.4 | 183.4 |
(1)第一次加入纯碱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克.
(2)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计算第一次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第二次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请简述理由 .
根据电解水的示意图(如右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电源左负右正,写出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该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电源左负右正,写出
A.B内收集到的气体名称:A内气体是______,B内气体是_______。其中A与B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 |
(3)通过该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 |
B.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氯化铜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 |
C.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
D.向氯化铜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