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电解水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后,对有关现象和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支持燃烧
B.乙试管中收集到可燃的气体
C.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2∶1
D.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今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它的主题是“水质量”。保护水资源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我们还要合理利用好水资源。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经过调查和搜集资料,得知对水的净化,可以通过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杀菌消毒(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过滤等几个步骤来进行。请在上述步骤中,选择合理的操作顺序( )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④①②D.③①④②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8分)“水循环”、“氧循环”和  “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主要是由____________的运动引起的;
(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_____(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CO2含量高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然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在分解池内放出二氧化碳进入合成塔,在合成塔内300℃、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变为甲醇(CH3OH)和水。写出该合成塔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为研究“不同物质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质量变化”,某科学兴趣小组将10.00克下列物质分别盛放于相同的烧杯中,将它们敞口放置在恒温实验室。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情况见下表。

请回答:
(1)表格中“?”的值是__________克;
(2)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的质量减小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小丽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时间48小时的稀盐酸5.00克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了5.50克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计算,确定散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并对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
(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_____。
(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g5%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有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当前题号:5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特活泼金属能否将较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小美、小丽同学做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
(实验一)把一块比绿豆略大的钠,放入盛有20 mL硫酸铜溶液烧杯中,发现钠浮在液面上不停打转,并发出嘶嘶声,烧杯发烫,表层溶液中出现了蓝色絮状沉淀,絮状物慢慢下沉并增多,但没有出现紫红色的铜。正准备整理器材,她们突然发现蓝色沉淀渐渐变黑。
(提出问题)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实验二)搭建分离装置,经过__________、洗涤、干燥,得到少量的黑色粉末。
小丽猜想: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不可能是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炭粉。你认为小丽作出如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美猜想: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依据是量少而又细小的铜粉杂在氧化铜之间可能看不清。
(实验三)为了进一步证实该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铜,她们取少量该粉末放入试管,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略微加热,发现固体全部消失,从而证实了小美同学的猜想是不正确的。那么蓝色絮状沉淀是怎么变成黑色固体的呢?她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究……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市即将实施的南排工程可以缓解市区的洪涝灾害,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______(填数字)施加影响。
(2)温岭是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补充农业生产用水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小王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以后,跟随老师进入实验室做相关实验,他发现当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溶液时,没有明显现象产生。小王查阅资料得知:当碳酸钠与盐酸以微粒比1:1反应时,会生成碳酸氢钠,不会产生二氧化碳。随后老师给了小王一包5g的碳酸钠样品粉末(其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杂质),要求小王对其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小王将这包粉末溶于足量水中配成56.76g溶液,充分搅拌后逐滴滴加7.3%的的稀盐酸,所加入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请写出AB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粉末中碳酸钠的百分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点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两位小数)。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2017·山东菏泽)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并且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科学小组的同学经过询问老师后只知道是NaCl、NaOH、Na2CO3、NaHCO3溶液中的一种,为确认原瓶中是何种溶质并判断其是否变质,科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进行猜想) 猜想Ⅰ:原溶液的溶质是NaCl。
猜想Ⅱ:原溶液的溶质是NaOH。
猜想Ⅲ:原溶液的溶质是Na2CO3
猜想Ⅳ:原溶液的溶质是NaHCO3
(查阅资料) 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7
13
11
9
 
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因为________。
(进行实验)
(1)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________。
(2)同学们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①写出生成白色沉淀A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样品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
(获得结论) 实验完成后,最终得到的结论:原瓶中的溶质是____,且已变质。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下图为“领取奖杯游戏”的物质阶梯。当阶梯上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方可向上攀登。例如,攀登阶梯甲能领取奖杯。

(1)甲阶梯上有 5 种物质,相邻间物质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个数是________。
(2)为除去 Na2SO4、MgCl2、CaCl2 , 并得到中性的食盐溶液,下列所加试剂和操作:①加过量的 Na2CO3 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 NaOH 溶液,④加适量的稀 HCl,⑤加过量的 BaCl2 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________
(3)搭建阶梯乙,请你从 O2、Al、Al2O3、HCl、NaOH 中选择 4 种物质放到台阶上,从高到低依次排列,排在倒数第二个台阶上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从上往下的顺序)。
(4)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操作是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