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蔗糖溶解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③中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B.②③中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①大D.②中溶液的质量大于③中溶液的质量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图中的直线表示t℃时,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质量。对于a、b、c、d四点的分析,你认同的是
A.a、b两点质量分数不同
B.b点不可能是饱和溶液
C.c点质量分数最小
D.d点在t℃时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金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对”白气”的认识合理的是
A.雪糕周围的”白气”是水蒸气
B.”白气”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C.雪糕中的水汽化形成”白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白气”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金为探究氧化钙的性质,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水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对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中一定含有氧化钙
B.搅拌是为了增大溶质的溶解性
C.若操作I用物理方法,则乙中溶液一定呈碱性
D.若操作Ⅱ用化学方法,则一定是通入二氧化碳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放、吸热情况。操作步骤为:①向试剂1中加入试剂2,搅拌、测温;②静置、测温;③再加入试剂3,搅拌、测温、记录。得到了如下数据: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Na2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B.NaH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C.其它条件相同时,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
D.实验中,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会降低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夏天吃棒冰时,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冬天人呼出的“白汽”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与丙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A.甲B.甲和乙C.乙和丁D.丁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2018年1月13日在“桑吉”号突然爆燃前,中方救援人员还冒着生命危险登船搜救,抢运出了两具遗体,并带回了该轮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俗称“黑匣子”)如图所示。“黑匣子”内部保护存储数字信息的内存卡外壳是铝壳,环绕内存卡还有一铝薄层。有关铝的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选择金属铝作外壳是因为铝的密度小,以减轻黑匣子的重量
B.这里的铝薄层可能是铝合金
C.铝表面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D.铝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2018年1月19日,“德清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如图)。它是全国首颗以县域冠名的卫星,主要围绕测绘、交通、水利、环保、农业、统计等多个行业提供遥感应用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德清一号” 环绕着地球运动是受平衡力的作用
B.“德清一号”太阳能电池阵帆板能将太阳能转化电能
C.“德清一号”离地球越远时动能越大
D.“德清一号”离地球越远受地球的引力越小,因此质量也变轻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
 


A.
稀硫酸和铜片
水和硝酸铵固体
B.
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AgNO3溶液和稀盐酸
C.
双氧水和MnO2
NaOH溶液和CO2
D.
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水和浓硫酸
 

A. A B. B   C. C   D. D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