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在较高温度下,某溶液所含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已经接近饱和,当其冷却至室温时,析出的晶体经检验几乎不含氯化钠,这是因为 ( )
A.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小 | B.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大 |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小 | D.氯化钠的溶解度在室温时更大 |
20℃时,向甲烧杯中加入25g水和25g固体A,向乙烧杯中加入25g水和25g固体B(A、B两种物质均不与水反应)。充分搅拌后,甲烧杯中固体剩余,乙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甲烧杯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能使甲烧杯中的固体A继续溶解的方法是 。
(2)20℃时,A的溶解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溶解度。
(3)20℃时,为判断乙烧杯中溶液是否饱和,除采用实验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题中已有数据和 数据来判断。
(1)20℃时,甲烧杯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能使甲烧杯中的固体A继续溶解的方法是 。
(2)20℃时,A的溶解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溶解度。
(3)20℃时,为判断乙烧杯中溶液是否饱和,除采用实验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题中已有数据和 数据来判断。
配制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将一木块漂浮于50℃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如图a所示)

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b所示的变化。
(1)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_________(填“升温”或“降温”)。
(2)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3)如果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可能造成对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误差(填“偏高”、“偏低”、“无影响”):①所用硝酸钾药品不纯_________;②配制完后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洒出了一些_________。

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b所示的变化。
(1)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_________(填“升温”或“降温”)。
(2)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3)如果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可能造成对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误差(填“偏高”、“偏低”、“无影响”):①所用硝酸钾药品不纯_________;②配制完后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洒出了一些_________。
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 水的质量(g) |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 溶液的质量(g) |
① | 10 | 2 | 12 |
② | 10 | 3 | 13 |
③ | 10 | 4 | 13.6 |
④ | 10 | 5 | 13.6 |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氯化钠 |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
用天平测一盒大头针的数量,某学生用了如下步骤:
a.将一盒大头针倒入天平左盘内称出其质量m1;
b.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
c.在天平上称量两枚大头针的质量m2。
(1)在以上步骤中,步骤_____不利于实验测量,应改为_____。
(2)改正后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填序号)。
(3)一盒大头针的数量n=_____。
a.将一盒大头针倒入天平左盘内称出其质量m1;
b.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
c.在天平上称量两枚大头针的质量m2。
(1)在以上步骤中,步骤_____不利于实验测量,应改为_____。
(2)改正后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填序号)。
(3)一盒大头针的数量n=_____。
可乐是我们经常饮用的一种饮料,下表是一种瓶装可乐外观上的部分文字。请回答:

(1)该饮料里的溶剂是___________。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可乐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________。(填“是”或“否”)

(1)该饮料里的溶剂是___________。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可乐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________。(填“是”或“否”)
在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分别取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A、B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A. B均不含结晶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8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前者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比后者小
A. 8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前者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比后者小
A.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大,则m一定小于n |
B.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小,则m一定大于n |
C.3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后者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前者大 |
下表是氯化钾的部分溶解度数据,我能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____g;将50g氯化钾固体加入100g水中,最多可形成的溶液质量为_____g.
(2)将20℃时134g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时,至少要加入____g氯化钾才能达到饱和状态。
温度/℃ | 0 | 20 | 40 | 60 |
溶解度/g | 27.6 | 34.0 | 40.0 | 45.5 |
(1)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____g;将50g氯化钾固体加入100g水中,最多可形成的溶液质量为_____g.
(2)将20℃时134g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时,至少要加入____g氯化钾才能达到饱和状态。
室温下,称取氯化钠和碳酸钠各30g放入同一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二者的混合溶液.请参照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表判断,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 0 | 10 | 20 | 30 | 40 |
氯化钠 | 35 | 35.5 | 36 | 36.5 | 37 |
碳酸钠 | 6 | 10 | 18 | 36.5 | 50 |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
B.20℃时,未溶解固体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
C.30℃时,溶液中氯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相同 |
D.30℃时,溶液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 |
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恒温蒸发溶剂 | B.降低溶液的温度 |
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 D.向溶液中加入t℃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