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同学配制6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准备了如图1所示实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________.(填步骤名称)
(2)配制过程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名称)
(3)计算所需氯化钠质量为3g,称量时氯化钠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上.
(4)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
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如图2所示,该同学观察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5)若用C观察方式量取水的体积,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________.(填步骤名称)
(2)配制过程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名称)
(3)计算所需氯化钠质量为3g,称量时氯化钠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上.
(4)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
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如图2所示,该同学观察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5)若用C观察方式量取水的体积,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硫酸溶液 pH 时,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湿润的 pH 试纸上,会使测得pH值偏小 |
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
C.烧碱的“潮解”和碳酸钠晶体的“风化”均属化学变化 |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若先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滴入烧杯甲中,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滴入烧杯乙中,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选项 | 滴管甲 | 烧杯甲 | 滴管乙 | 烧杯乙 |
A | 水 | 氧化钙 | 稀盐酸 | 镁 |
B | 稀盐酸 | 铁 | 盐酸 | 碳酸钠 |
C | 双氧水 | 二氧化锰 | 水 | 氢氧化钠 |
D | 水 | 碳酸钠 | 盐酸 | 氢氧化钠 |
A.A | B.B | C.C | D.D |
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在很冷的冬天,用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下有趣的现象:细金属丝割穿了冰块而冰块保持完整。他们对此现象进行了讨论,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在此过程中,冰块发生的物态变化主要有____。
(2)关于冰熔化的原因,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冰块的厚度越小,冰的熔点越低。
猜想2:金属丝的温度低于冰的熔点。
猜想3:金属丝对冰块的压强越大,冰的熔点越低。
①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2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____。
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设计了验证实验,步骤如下:保持所挂重物不变,用粗细不同的金属丝挂在同一冰块上,比较金属丝陷入冰块的程度,以此判断猜想是否正确。请你设计一个不同的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____。

(1)在此过程中,冰块发生的物态变化主要有____。
(2)关于冰熔化的原因,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冰块的厚度越小,冰的熔点越低。
猜想2:金属丝的温度低于冰的熔点。
猜想3:金属丝对冰块的压强越大,冰的熔点越低。
①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2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____。
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设计了验证实验,步骤如下:保持所挂重物不变,用粗细不同的金属丝挂在同一冰块上,比较金属丝陷入冰块的程度,以此判断猜想是否正确。请你设计一个不同的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____。
用同一支温度计测0℃的水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者温度相同 | B.冰水混合物温度较高 |
C.水的温度较高 | D.无法比较 |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既包含物理性质,又包含化学性质的是()
A.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B.碱式碳酸铜呈绿色,受热易分解 |
C.铝是银白色固体、易导电、传热 | D.石墨是灰黑色固体,熔点较高 |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吗?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进行了下列实验:

(1)甲同学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硫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本实验选用 10%的NaOH 溶液而不选用 NaOH 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_。
(2)乙同学按乙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饱和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丙同学按丙图实验,可以根据________现象也能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的。

(1)甲同学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硫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本实验选用 10%的NaOH 溶液而不选用 NaOH 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_。
(2)乙同学按乙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饱和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丙同学按丙图实验,可以根据________现象也能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的。
酒精的密度为0.8×103 kg/m3,其单位读做_____。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0.2 kg的水,它一定_____(填“能”或“不能”)盛下质量为0.2 kg的酒精,如果用此杯子盛满浓盐水,则盐水质量一定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2 kg(ρ酒精<ρ水<ρ盐水)。
鉴别玉石的真假,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测定密度,网络上有个测密度的方法,步骤如下:

(1)使用一台电子秤,取一个杯子,注入适量的水,把杯子放在电子秤上,归零,如a图;
(2)把绑了线的玉石放入水杯中,沉底,如b图,读数为8.4g;(细线不计)
(3)手握细线把玉石拎起来,不碰杯底,也不露出水面,如c图,读数为2.4g;
(4)计算:把b图中的读数除以c图中的读数,即可得到玉石的密度。
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写出计算过程证明这个方法的合理性。(注意:只用步骤(4)算出结果不得分。)(ρ水=1g/cm3)________

(1)使用一台电子秤,取一个杯子,注入适量的水,把杯子放在电子秤上,归零,如a图;
(2)把绑了线的玉石放入水杯中,沉底,如b图,读数为8.4g;(细线不计)
(3)手握细线把玉石拎起来,不碰杯底,也不露出水面,如c图,读数为2.4g;
(4)计算:把b图中的读数除以c图中的读数,即可得到玉石的密度。
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写出计算过程证明这个方法的合理性。(注意:只用步骤(4)算出结果不得分。)(ρ水=1g/cm3)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