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氯化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0-20-40-60-80
溶解度/克-27.6-34.0-40.0-45.5-51.1
A.氯化钾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80 ℃时,氯化钾固体的溶解度是51.1克
C.60 ℃的氯化钾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
D.20 ℃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0%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称取31.6g 硝酸钾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当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时,提纯硝酸钾所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等质量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到20℃,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硝酸钾>氯化钠    C、溶液质量:硝酸钾<氯化钠。
当前题号:2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车胎爆炸B.蜡烛燃烧C.玻璃破碎D.干冰升华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
C.盐酸用于除铁锈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完成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1:溶质的种类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
操作步骤: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29,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氯化钠未溶,试管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多量氢氧化钙未溶。
实验结论:________
因素2:温度(以硝酸钾为例)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________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硝酸钾)
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9硝酸钾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C,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C,振荡,观察各试管中硝酸钾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③中硝酸钾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硝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A.AB.BC.CD.D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一定温度下,将溶液用水稀释,一定不变化的量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C.溶剂的质量D.溶质的质量分数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NaNO3)溶液中,逐渐加入NaNO3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加入NaNO3晶体的质量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D.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氯化钾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56.7
 
(1)6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钾      g;
(2)90℃时,100g饱和氯化钾溶液冷却到30℃时,溶液的质量 100g(选填“>”或“<”或“=”);
(3)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该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属于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当前题号: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一③为恒温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