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在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的实验中,如果使用了沾有油污的砝码,则()
A.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
B.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
C.测量结果仍然很准确 |
D.测量结果偏大偏小是不能确定的 |
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______经过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冬天开车时,如果车窗紧闭,易在车窗的_____侧形成水雾而影响视线(选填“内”或“外”或“内、外”),此时比较舒适的除雾方法是向车窗吹_____风,理由是_____。
水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如果水的比热容变得很小,那么相同情况下将等质量的水烧开所用的时间会更长 |
B.如果水的密度变得与水银一样大,那么1立方米水的质量将会更大 |
C.如果水的凝固点降低到-150摄氏度,那么常温下所有的冰山将会熔化 |
D.如果水的沸点升高到120摄氏度,那么在相同条件下煮熟、煮烂等质量的相同食物将变得更快 |
关于蒸发和沸腾两者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
B.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 |
C.液体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热 |
D.蒸发和沸腾时,如果不加热都不会继续进行 |
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用的办法是( )
A.增加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 B.降低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
C.缩短沸腾的时间 | D.用微水加热使其沸腾 |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大气层是这个“家园”的保护伞,没有了它,人类将无法生存。请你设想一下,假如地球周围没有大气层,以下现象将不再发生的是( )
A.用天平称物体质量 | B.水往低处流 |
C.将衣服上的灰尘拍下 | D.用吸管喝饮料 |
下列是部分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B.![]() |
C.![]() | D.![]() |
甲物质的密度为2克/厘米3,乙物质的密度为5克/厘米3,各取一定质量的两种物质混合后平均密度为3克/厘米3。假设混合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是( )
A.5:4 | B.4:5 | C.1:2 | D.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