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葡萄 | B.把葡萄捣碎 |
C.葡萄发酵成酒 | 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 |
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其受热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4.在工业上精练铜、镀铜等都要用到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涉及的是( )
A.物理性质 | B.制法 | C.用途 | D.化学性质 |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定某品牌碳酸饮料中 CO2 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①将 250mL 瓶装碳酸饮料放在冰箱中冷冻一段时间(未结冰);
②将饮料从冰箱内取出,迅速加入质量分数为 50%NaOH 溶液 5mL;倒转饮料瓶轻轻振
荡,然后放置恢复至室温,作待测液;
③按如图连接实验装置。取 100mL 待测液置于装置 B 的锥形瓶中,关闭开关 K,打开
分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关闭活塞;
④打开开关 K,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将 C 装置中的物质过滤,洗涤,烘干
称量质量为 0.591g。
资料:①CO2 与足量 Ba(OH)2 反应生成 BaCO3 沉淀。②碱石灰是 CaO 与 NaOH 的固体混
合物。③实验中各种溶液的密度都视为 1g/mL。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完成下列问題:
(1)上述实验过程中,C 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
(2)装置 A 中为什么要用 NaOH 溶液不用澄清石灰水________,装置 D 的目的是________;
(3)步骤①冷冻碳酸饮料的目的是________;
(4)步骤④中若是洗涤不干净会使结果偏________;
(5)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计算此品牌碳酸饮料中 CO2 的含量为________g/L(加入的NaOH 溶液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①将 250mL 瓶装碳酸饮料放在冰箱中冷冻一段时间(未结冰);
②将饮料从冰箱内取出,迅速加入质量分数为 50%NaOH 溶液 5mL;倒转饮料瓶轻轻振
荡,然后放置恢复至室温,作待测液;
③按如图连接实验装置。取 100mL 待测液置于装置 B 的锥形瓶中,关闭开关 K,打开
分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关闭活塞;
④打开开关 K,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将 C 装置中的物质过滤,洗涤,烘干
称量质量为 0.591g。
资料:①CO2 与足量 Ba(OH)2 反应生成 BaCO3 沉淀。②碱石灰是 CaO 与 NaOH 的固体混
合物。③实验中各种溶液的密度都视为 1g/mL。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完成下列问題:
(1)上述实验过程中,C 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
(2)装置 A 中为什么要用 NaOH 溶液不用澄清石灰水________,装置 D 的目的是________;
(3)步骤①冷冻碳酸饮料的目的是________;
(4)步骤④中若是洗涤不干净会使结果偏________;
(5)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计算此品牌碳酸饮料中 CO2 的含量为________g/L(加入的NaOH 溶液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______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______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自然界中无时不在进行着CO2、H2O、O2的循环,使地球充满勃勃生机.
(1)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2)大气中的CO2含量应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排放人空气中的CO2过多,可能会加剧______.
(3)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变化的是______.
(4)写出一个消耗O2产生CO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
淀粉+氧气.其中淀粉属于______(填一种营养素的名称).
(6)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如图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______(填宇母).
(1)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2)大气中的CO2含量应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排放人空气中的CO2过多,可能会加剧______.
(3)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变化的是______.
(4)写出一个消耗O2产生CO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

(6)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如图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______(填宇母).

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由下表分析,在家庭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
溶质 | 溶剂 | |||
碘 | 水 | 酒精 | 苯(一种有机物,有毒) | 汽油 |
难溶 | 可溶 | 易溶 | 易溶 |
A.水 | B.苯 | C.汽油 | D.酒精 |
金属是人们生活生产中离不开的材料,不仅因为其物理性能优良,还与其化学性质密切相关,试回答:

(1)钛被称为“21 世纪金属”,呈灰色,密度较小,它能在氮气中燃烧,熔点较高。钛合金是新型的结构材料,主要用于航天和航海工业。上述描述中属于钛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探究。5min 后发现A 中铁钉表面灰暗,B 中铁钉仍然光亮,对比可得: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钛被称为“21 世纪金属”,呈灰色,密度较小,它能在氮气中燃烧,熔点较高。钛合金是新型的结构材料,主要用于航天和航海工业。上述描述中属于钛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探究。5min 后发现A 中铁钉表面灰暗,B 中铁钉仍然光亮,对比可得: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aHCO3是纯碱 |
B.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NH4Cl |
C.配制饱和食盐水时,可通过搅拌来提高食盐的溶解度 |
D.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