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用天平和弹簧秤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称同一物体,称量的结果是( )
A.天平、弹簧秤称的结果都相同 | B.天平称的相同,弹簧秤称的不同 |
C.天平称的不同,弹簧秤称的相同 | D.天平、弹簧秤称的都不相同 |
爱迪生1879年发明电灯以来,在一百多年中经过人们的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千家万户所使用的白炽灯。家用白炽灯结构如图所示。

信息一:白炽灯的工作原理是将灯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温度高达3000 ℃)而发光。
信息二:普通白炽灯使用过程中,在高温下钨丝会逐渐升华成钨蒸气,钨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壳凝华成固体附着在玻璃壳上。
信息三:在灯泡中封入少量碘后,可以发生碘钨循环,碘钨循环原理如下:
①T1:250~1200 ℃时,W(固态)+I2(气态)
WI2(气态)。
②T2:1400 ℃以上时,WI2(气态)
W(固态)+I2(气态)。
简述灯泡中封入少量碘后延长灯泡寿命的原理。__________

信息一:白炽灯的工作原理是将灯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温度高达3000 ℃)而发光。
信息二:普通白炽灯使用过程中,在高温下钨丝会逐渐升华成钨蒸气,钨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壳凝华成固体附着在玻璃壳上。
信息三:在灯泡中封入少量碘后,可以发生碘钨循环,碘钨循环原理如下:
①T1:250~1200 ℃时,W(固态)+I2(气态)

②T2:1400 ℃以上时,WI2(气态)

简述灯泡中封入少量碘后延长灯泡寿命的原理。__________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我们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事实与证据,进而通过认真思考与推理得到科学结论。
(1)如图一: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对其加热。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比较_________来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
(2)如图二:用橡皮帽将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封闭一部分空气。用力向内推动活塞到一定程度,再难推动,实验现象说明分子之间_________。
(3)如图三,在甲、乙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大小相等的水和酒精,置于同一环境中,观察到酒精先消失,该实验说明_________。
(1)如图一: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对其加热。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比较_________来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
(2)如图二:用橡皮帽将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封闭一部分空气。用力向内推动活塞到一定程度,再难推动,实验现象说明分子之间_________。
(3)如图三,在甲、乙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大小相等的水和酒精,置于同一环境中,观察到酒精先消失,该实验说明_________。

如图所示,重为6N、底面积为0.01m2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内装20cm深的水,则水的质量为_____kg,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____Pa;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________N和________Pa.(g取10N/kg)

有关乙醇(C2H5O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 B.C2H5OH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2:6:1 |
C.乙醇不能溶于水 | D.C2H5OH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12´2+1´6+16´1×100% |
小强在厨房里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液体。
(1)他闻了闻,初步判断为白醋,小强是利用白醋的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作出的判断。
(2)他另取少量此液体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为________色,要使其变为蓝色,可向其中加入________ (填编号)
a、食盐 b、熟石灰c、白酒 d、水
(1)他闻了闻,初步判断为白醋,小强是利用白醋的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作出的判断。
(2)他另取少量此液体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为________色,要使其变为蓝色,可向其中加入________ (填编号)
a、食盐 b、熟石灰c、白酒 d、水
当你将一杯热水放在桌上时,这杯热水的温度将会逐渐降低。你是否想过,热水温度降低的快慢是否保持不变?牛顿也对这一问题发生兴趣,并通过实验得出牛顿冷却定律。以下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牛顿冷却定律。
在250毫升烧杯中倒入约200毫升、温度为90℃的热水,将杯子放在室内桌面上,让水自然冷却,并用温度计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水温,直到水温降到室温为止。数据如下:
(1)本实验中我们用表格法记录数据,为更直观体现温度降低规律,我们还可以用___法。
(2)根据表中数据,热水温度降低的快慢规律是 ___________。
(3)请你猜测冷水温度升高的快慢规律,并阐述你猜测的理由___________。
在250毫升烧杯中倒入约200毫升、温度为90℃的热水,将杯子放在室内桌面上,让水自然冷却,并用温度计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水温,直到水温降到室温为止。数据如下:
时间/分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温度/℃ | 90 | 70 | 55 | 45 | 38 | 32 | 28 | 26 | 26 | 26 |
(1)本实验中我们用表格法记录数据,为更直观体现温度降低规律,我们还可以用___法。
(2)根据表中数据,热水温度降低的快慢规律是 ___________。
(3)请你猜测冷水温度升高的快慢规律,并阐述你猜测的理由___________。
小李测量雨花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______端调,使横梁平衡;

(2)如图乙所示,雨花石的质量为________g;
(3)将雨花石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丙所示,则雨花石的密度是多少?
________
(4)小李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丁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了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若A、B分别代表雨花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A的密度________(选填“>”、“=”或“<”)B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______端调,使横梁平衡;

(2)如图乙所示,雨花石的质量为________g;
(3)将雨花石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丙所示,则雨花石的密度是多少?
________
(4)小李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丁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了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若A、B分别代表雨花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A的密度________(选填“>”、“=”或“<”)B的密度。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图像是我们科学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1)老师给了一种物质,请小明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小明探究后作出了熔解图像如图一。根据图像小明认为这种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者“非晶体”)
(2)小明继续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二所示。由图小明获得以下信息:甲和丙肯定不是同种物质,他的依据是:______.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小,他的依据是:______。
(3)小明又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三中a线所示。实验时觉得加热时间太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改进了实验:他提高了水的初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请在图三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

(1)老师给了一种物质,请小明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小明探究后作出了熔解图像如图一。根据图像小明认为这种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者“非晶体”)
(2)小明继续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二所示。由图小明获得以下信息:甲和丙肯定不是同种物质,他的依据是:______.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小,他的依据是:______。
(3)小明又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三中a线所示。实验时觉得加热时间太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改进了实验:他提高了水的初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请在图三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