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生活现象中,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气体压强的变化而改变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体逸出 B.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C.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 D.夏季池塘的鱼常浮至水面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00g,在下列情况下能改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 )
A.恒温蒸发掉20g水B.恒温加入少量的硝酸钾
C.降温到10℃D.升温到25℃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热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烧开水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C.柴油机的效率可以达到 100%D.端午粽子飘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下列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效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多,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约占全球总水量的0.3%;由图可知,江、河、湖、海、植物、土壤中的水通过蒸发变成了水蒸气,升入高空。在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中,水存在的状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不同状态变化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当前题号:5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石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石灰水是浓溶液B.饱和石灰水是纯净物
C.澄清石灰水一定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D.加热饱和石灰水有沉淀产生,溶液变浑浊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常温条件下,取少量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分别投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甲和乙中,搅拌后,还可以向烧杯乙中继续投入氢氧化钠固体并溶解,烧杯甲中底部有较多的氢氧化钙固体,则说明________(填“甲”或“乙”,下同)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________烧杯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但________烧杯的溶液比________烧杯中的溶液要浓。(提示:常温时,氢氧化钙在水中溶解的量远远小于氢氧化钠在相同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从该实验可得出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辩证关系: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实验室中的操作类似“海水晒盐”原理的是(  )
A.溶解B.蒸发C.过滤D.搅拌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20℃时,将不同质量的食盐固体分别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食盐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其中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
A.AB.BC.CD.D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B.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