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 |
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 |
D.冬天,湖面的水结冰 |
使用天平之前,应使游码停留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____.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某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某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我们的校园里,美景各异,四季分明,下列描述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春天,花坛里冰雪消融 | B.夏天,草地上露珠晶莹 |
C.秋天,操场上轻霜涂抹 | D.冬天,树枝上雾淞洁白 |
密度为2.7×103千克/米3的铝,制成质量为270克的空心铝球,其体积为270厘米3,铝球中间的空心体积应是()
A.170厘米3 | B.270厘米3 | C.459厘米3 | D.729厘米3 |
某校科技节上,老师将液氮“倒”在装有超导物质的磁悬浮列车模型上,由于液氮迅速汽化并_____热量,超导物质变为超导体,使模型能悬浮在通电的环形轨道上。当模型在环形轨道上运行时,其运动状态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室温下,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5克硫酸铜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5克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一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即KNO3)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__________ (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___________ (填“增多”或“减少”)。

现有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可能的是()
A.加入硝酸钾晶体 | B.加入同温时的饱和硝酸钾溶液 |
C.蒸发部分溶剂 | D.降低温度 |
已知 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现有两杯各盛20℃饱和M溶液和N溶液的烧杯,杯底各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M和固体N,现将两杯溶液升温到40℃,杯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M减少,N增加 | B.杯底固体M减少,N增加 |
C.溶液中M、N均减少 | D.溶液中M、N均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