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温度
物质
0℃
30℃
60℃
90℃

13.3
45.8
110
202

35.5
36.0
37.1
38.1

0.18
0.16
0.12
0.08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乙>丙。
B.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
C.降低温度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使甲物质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体育中考时同学们会带一些不同的饮料进入考场,以下饮料用品属于溶液的是()
A.纯净水B.橙汁C.汽水D.牛奶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25克、25克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下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
当前题号:3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碾米B.酿酒C.洗菜D.淘米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实验小组对不同条件下的硝酸钾的溶解情况进行了以下实验。在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放入20g硝酸钾晶体,再分别加入50.0g冷水、热水与酒精,充分搅拌后(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结果如图所示。

(1)甲烧杯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   
(3)将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0g/100g水。再往乙烧杯中加入10g水,改变温度至t2℃时,溶液又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 t2(填“>”、“<”或“=”)。
分析上述数据,某温度时的硝酸钾溶解度数据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该温度是 ℃。
温度/℃
0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45
110
169
 
当前题号:5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在托盘天平两端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向烧杯里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然后向一只烧杯里加入一定质量的镁,向另一只烧杯里加入等质量的铜铝合金,两烧杯中的反应恰好完全,且天平仍保持平衡,铜铝合金中铜与铝的质量比是()
A.1∶3B.1∶2C.3∶4D.2∶3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根据X、Y、Z的溶解度曲线,回答: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是 ;温度t3℃时,X、Y、Z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顺序为 ;温度从t3℃降到t1℃时,无晶体析出的是 ℃时,X、Z的溶解度相同。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将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中,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溶剂是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小莉家中有一金属块,不知是什么金属她进行了如下实验:先用细线吊着金属块挂在弹簧秤上,弹簧秤的示数如图甲;然后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如图乙。问:

(1)、金属块所受的重力是_______________牛。
(2)、小莉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通过计算,初步判定这是金属铁。她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来判定的。
(3)、利用弹簧秤的示数,除了能求(1)中金属块重力外,你还能求出有关金属块的哪些量? (至少算出2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中,下列步骤中错误的一步是( )
A.用天平测出玻璃杯的质量m1
B.往玻璃杯内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C.用量筒测出玻璃杯中液体的体积V
D.用公式ρ=m2/V求出盐水的密度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