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NaOH溶液、④Na2SO4溶液。某实验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不变色
变红
不变色
不变色
加入BaCl2溶液
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加入Na2CO3溶液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无色气体
产生无色气体
 
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   )
A.②③④①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D.①②④③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选择H、O、N、K四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最常用的溶剂 ;(2)常做化肥的一种盐     
当前题号:2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自来水生产中常通入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如:Cl2+H20=HCl+HClO,市场上有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你能用来鉴别纯净水真伪的试剂是()
A.酚酞试液B.稀硫酸C.硝酸银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烧杯中分别盛放相等质量的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的是()
A.浓盐酸B.浓硫酸C.氯化钠溶液D.浓硝酸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2013年5月,某市发生了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有咸味,加热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请结合下表信息,判断以下区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方法错误的是(   )
 
亚硝酸钠(NaNO2)
氯化钠(NaCl)
跟稀盐酸作用
放出红棕色的气体
无反应
跟硝酸银溶液作用
生成浅黄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
 
A.滴加稀盐酸B.加热
C.品尝味道D.滴加硝酸银溶液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汽车蓄电池中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密度为1.2克/厘米3。若要在实验室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这种稀硫酸630克。求:
(1)630克稀硫酸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2)需要浓硫酸多少克?
当前题号:6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2007年,我国首次调整饮用水标准。新《标准》规定,饮用水的pH在6.5-8.0之间,符合健康标准。由于受酸雨影响(在我国酸雨中一般含有少量的硫酸),目前我国天然水体大多呈弱酸性。要使pH低于6. 5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下列处理方法最可行的是()
A.加热B.加入适量纯碱C.加入适量氯化钡D.加入适量明矾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海带因富含碘元素而成为补碘的常用食物之一。小李想设计实验验证海带中含有碘元素。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①碘化钠(NaI)与氯化钠性质相似,两者的溶液都是盐溶液,碘化银为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②工业上将适量氯气通人无色碘化钠溶液就能置换出单质碘,溶液变为棕黄色。
③少量碘((I2)溶于水的溶液,能使淀粉溶液变蓝,碘的化合物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④灼烧海带后残留的灰烬中含有可溶性碘化钠、氯化钠等化合物。
小李的实验步骤如下:
将海带灰用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得滤液;然后用以下3种方法,去检验海带灰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方法一:取滤液,通入适量氯气后与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方法二:取滤液,通入适量的氯气,观察溶液有无颜色变化。
方法三:取滤液,和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和碘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上述3种方法中,方法   是一定不可行的,说出不可行的理由:   
(3)取滤液,滴人硝酸银溶液,若观察到   ,则证明滤液中含碘离子。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科学实验中,药品和仪器的存放应符合一定的规范。下列物质存放在对应的容器中,符合规范的是( )
A.碳酸钙固体
B.氢氧化钠溶液
C.氮气
D.稀盐酸溶液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强同学为了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这两种溶液),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AB.BC.CD.D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