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细菌
- + 真菌
-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 病毒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回忆一下你所做过的以下实验,其中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序号 | 实验名称 | 操作过程 |
A |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 染色完成后,再将盖玻片盖好 |
B |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
C | 观察酵母菌 | 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
D | 观察血液的流动 | 用高倍镜观察小鱼尾鳍毛细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
A.A | B.B | C.C | D.D |
图甲为某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图乙为该微生物的一种生殖方式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图甲所示微生物为单细胞真菌 |
B.图甲所示微生物的细胞较植物细胞少了细胞壁 |
C.图乙所示的微生物的生殖方式属于孢子生殖 |
D.图乙所示的微生物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人,屠呦呦为世界抗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她和她的团队研究的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消灭疟原虫(一种单细胞动物)最有效的药物。下列与疟原虫结构最相近的是( )。
A.大肠杆菌 | B.青霉菌 | C.埃博拉病毒 | D.草履虫 |
依据图示动物①-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没有细胞结构 |
B.②③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含有遗传物质 |
C.②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 |
D.③的结构比②多了系统这个层次 |
现有一些常见的微生物:①酵母菌②乳酸菌③衣藻④流感病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 ①②是分解者, ③是生产者 |
B.从生物的分类看, ①②属于真菌, ③属于植物 |
C.从新陈代谢过程看, ①②异养型, ③④是自养型 |
D.从结构和成分看, ①②③具有成型的细胞核,④不具有细胞结构 |
下列4组生物中,细胞的基本结构最为相似的是( )
A.酵母菌、大肠杆菌、豌豆 | B.芹菜、草履虫、乳酸菌 |
C.海星、绿脓杆菌、紫菜 | D.变形虫、水绵、香菇 |
如下常见的微生物:①酵母菌、②乳酸菌、③衣藻、④流感病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①②是分解者,③是生产者 |
B.从生物的分类看,①②属于真菌,③属于植物。 |
C.从免疫学角度和传染病角度看,④分别是抗原和传染源 |
D.从结构和成分看,①②③具有成形的细胞核,④不具有细胞结构 |
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小伍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 ℃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 。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_ (填序号)。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 。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
(5)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 。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_ (填序号)。
|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 。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
(5)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