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题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1432千米, 四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直接用上了水质优良的汉江水
A.北京、天津、湖南、河南 |
B.北京、天津、河北、安徽 |
C.北京、天津、江西、浙江 |
D.北京、天津、河北、河南 |
A.减少生活污水排放 |
B.引导家庭节约用水 |
C.保证农业供水需求 |
D.解决盐碱化问题 |
①导致水质下降
②消除水污染
③补偿河湖水量
④缓解用水紧张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东部经济地带 | B.中部经济地带 |
C.东、中部经济地带 | D.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
2014年10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清澈的江水从丹江口水库出发,一路向北,穿过黄河,最终抵达终点北京进入千家万户。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实施南水北调主要是因为我国南北方
A.自然环境差异较大 | B.人口的分布不均匀 |
C.地域开放程度不同 | D.水资源供需不平衡 |
A.河流频繁改道 | B.生产用水被严重污染 |
C.人均水资源少 | D.居民饮用水供应困难 |
①缓解用水紧张 ②消除水污染 ③补偿河湖水量 ④制约经济发展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减少生活污水排放 | B.保证生活供水质量 |
C.促使家庭节约用水 | D.降低家庭用水成本 |
从2014年12月正式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华北地区输水超过60亿立方米。下表为我国四种缺水类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资源性缺水 | 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 |
水质性缺水 | 水资源由于受到各种污染而不能使用,造成缺水现象 |
工程性缺水 | 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并不短缺,但由于工程建设没有跟上,造成供水不足 |
效率性缺水 | 由于制度或技术原因,造成水资源浪费而导致的缺水 |
【小题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解决华北地区的
A.资源性缺水 | B.水质性缺水 | C.工程性缺水 | D.效率性缺水 |
A.减轻了洪涝灾害 | B.减少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
C.利于高耗水产业的发展 | D.水资源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

【小题1】利比亚
A.北高南低,平原面积广 | B.全年高温,植被稀疏 |
C.为传统的黑种人聚集区 | D.产业多采掘加工业 |
A.调水方向为南水北调 | B.调水水源为冰雪融水 |
C.调水量最大季节为春季 | D.调水方式为明渠输水 |
A.中南部地下水位明显升高 | B.沿海地区降水量明显增加 |
C.缓解沿海地区的海水入侵 | D.加剧沿线所有地区盐碱化 |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日前获得国家批准,这一宏伟的世纪工程正式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南水北调工程近斯立项的单项工程有三项:即东线第一期工程的江苏段三阳河工程、山东段济平干渠和中线第一期工程的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
根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远 |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
A.京杭运河 |
B.丹江口水库 |
C.三峡库区 |
D.金沙江 |
A.建立污水处理厂 |
B.沿岸地区推广生态农业 |
C.农田大量使用化肥 |
D.加大水质检测力度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东部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下图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

(1)指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率先开工并完成的原因。
(2)简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下游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东部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下图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

(1)简述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
(2)指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率先开工并完成的原因。
(3)简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下游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莱索托是四周被南非包围的一个小国,75%的国土是山地,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国家,年降水量在700-1000mm左右,经济基础薄弱,很多地方人迹罕至,缺乏电力、通信和供水等基础设施,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南非有4000万人口,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64mm,水资源极为匮乏,旱灾频发。豪登省是南非最小但人口最稠密的省,是南非的工业和经济中心,首府是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莱索托高原调水工程将从奥兰治河上游引水到瓦尔河,以满足包括约翰内斯堡在内的豪登省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同时使莱索托实现电力自给,莱索托每年从南非获得约三千万美元的售水收入。下图示意莱索托及南非部分地区。

(1)简析该工程得以建设的地理背景。
(2)说出该工程选线的优点。
(3)推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


【小题1】与2003年相比,2013年( )
①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②供水总量增大
③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④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①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②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③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④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A.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 B.径流季节变化减弱 |
C.减少对地表水的引用 | D.水汽输送强度增加 |